每年的五到七月,是藏羚羊遷徙、產羔、回遷的季節。從西藏那曲市安多縣崗尼鄉出發,抵達的羌塘國家公園創建區曲亞唐管護站也是藏羚羊產羔遷徙的通道之一。
而此時,三江源國家公園監測中心的“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可以通過前端智能監控,觀測成群藏羚羊的遷徙情況。那曲市國家公園創建與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何應前透露,從今年來看,最多的一次藏羚羊遷徙超過1000只。
▲監測點的藏羚羊 視頻截圖
2021年9月30日,國務院下達《關于同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的批復》,同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面積19.07萬平方公里,唐北區域面積4.87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家公園總面積的25.54%。主要保護對象包括長江、瀾滄江源頭大尺度典型高寒草原草甸生態系統、高寒濕地生態系統和冰川雪山生態系統,藏羚羊、野牦牛、雪豹、唐古紅景天、喜馬紅景天、羽葉點地梅等青藏高原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棲息地(原生境)、遷徙通道等。涉及那曲市安多、聶榮、巴青三縣13個鄉鎮94個行政村6504戶35258人。監測平臺數據顯示,目前識別納入監測的野生動物達16萬余只(頭),包括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驢、黑頸鶴、斑頭雁等。
截至2024年年底,已建設完成針對高原旗艦物種和自然資源的格拉丹東姜根迪如“長江第一滴水”和崗加曲巴冰川等11個“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點,配置了11套高通量衛星通信系統。
▲格拉丹東冰川監測點視頻截圖
何應前還透露,在區域內首次發現了較大數量的雪豹。“去年和今年,通過紅外相機的布設,我們發現了120多只雪豹。在過去,是很難發現的,這也充分說明了我們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野生動物的發展逐步擴大,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紅外相機捕捉到的雪豹視頻截圖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后,我們通過‘天空地’一體化建設平臺結合一線管護員數據來監測。我們配備了6000多名生態管護員,通過他們采集的數據等,形成三江源國家公園唐北區域的保護依據。”何應前介紹,目前做到了三江源國家公園唐北區域遙感影像智能監測識別,冰川、湖泊、草原、荒漠等自然資源變化趨勢分析,藏羚羊、雪豹、野牦牛、白唇鹿等旗艦物種活動照片視頻智能采集分析,人類違規活動智能監測等,實現了唐北區域監測體系從無到有的突破。
紅星新聞記者 顏雪
編輯 于曼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