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曾聲稱,美國已進入高超音速導彈的大批量生產階段,還把技術泄露的責任甩給俄羅斯。到底是真有實力,還是在吹牛皮?畢竟,高超音速導彈這玩意關乎大國博弈,誰領先誰落后,一目了然。特朗普此話說出口,表面上看是給自己臉上貼金,實際上暴露了美國在這一領域的尷尬處境。
特朗普軍校高調宣稱
2025年5月24日特朗普在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上,對著一千多名畢業生和軍官,大談美國軍事實力復興。他直言美國軍隊已開發出高超音速導彈,現在正大批量制造這種武器,速度快到能輕易突破任何防御系統。
特朗普強調,這種導彈是美國的技術結晶,卻在上屆政府奧巴馬時期,被俄羅斯竊取了關鍵圖紙,導致美國一度吃虧。他歸咎于前任的疏忽,說俄羅斯偷走了美國的原創設計,現在美國要加倍努力追回來。
特朗普的講話風格一如既往,夸張而自信,他還提到不會削減一萬億美元的國防預算,要用這些錢繼續推進武器生產。
俄羅斯方面很快就回應,總統發言人佩斯科夫表示,俄羅斯有自己的優秀導彈,世界上無與倫比,而且不止一種,根本不需要去偷美國的。
特朗普的指控聽起來像是在找借口,實際上俄羅斯的高超音速導彈如匕首、先鋒和鋯石,早幾年就已列裝部隊,并在實戰中檢驗過。
整個演講持續時間不短,特朗普反復強調美國正在制造這些導彈,工廠流水線已啟動,部件組裝日夜不停。
特朗普大概率是在迎合國內選民,尤其是那些支持強硬立場的群體,同時也想轉移注意力,從國內經濟壓力轉向軍事成就。
美國導彈項目實情
事實上,美國的高超音速導彈項目遠沒有特朗普吹得那么神。拿空軍主導的AGM-183A來說,從2019年開始測試,就屢屢出岔子,發動機點火失敗,導彈偏軌墜海,工程師們反復調試也沒解決問題,最終項目被迫下馬。
資金轉投其他方向,但進展緩慢。另一個HAWC項目,是吸氣式設計,還停在實驗室風洞測試階段,模型模擬氣流,數據記錄一大堆,卻沒進入實彈發射。
Mako項目也類似,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的文件堆積如山,工程師繪制圖紙,但資金和材料跟不上。唯一有點亮點的,是陸軍主導的遠程高超音速武器LRHW,在2024年6月和10月完成了兩次試射,導彈從發射架升空,擊中目標,但這只是初步驗證,系統集成問題多,電子元件高溫短路,穩定性不足。
國防部官員自己承認,距離批量生產還有相當距離,供應鏈瓶頸卡在那,工廠產能有限。美國專家托蘭直接點破,美國在中美俄三國中是最落后的,測試失敗率高,技術差距明顯。
相比之下,中國的高超音速導彈如東風17,早在2019年就大批量裝備部隊,射程超過2500公里,精度高,突防能力強,已部署在火箭軍各大單元。鷹擊21反艦導彈部署在055型驅逐艦上,速度高達10馬赫以上,還有空射版本,從飛機掛架發射,直擊敵艦。
俄羅斯的匕首導彈從戰斗機發射,在烏克蘭沖突中實戰使用,先鋒導彈滑翔體機動靈活,鋯石從艦艇起飛。
這些武器都已成熟,部隊維護有序。甚至朝鮮的火星8和火星16,也在2024年試射成功,雙錐體設計空中機動,已進入部隊服役。盡管基礎薄弱,但他們超前了美國。
特朗普的批量生產說法,純屬夸大其詞,美國國防部報告顯示,最快2027年才能服役首款導彈。
過去十年,美國重心在中東反恐,而中俄專注技術突破,導致攻防失衡。特朗普的言論,不過是老調重彈,騙騙國內民眾罷了。
言論背后的國際影響
特朗普此番話加劇了國際緊張氛圍,卻也暴露了美國的弱點。中俄在高超音速領域領先,中國作為領跑者,技術一代領先,俄羅斯實戰經驗豐富,甚至朝鮮都追上來了。美國試圖追趕,增加預算,實驗室加班,但短期難彌合差距。
后續,美國可能推動更多軍費,國會辯論加劇,國防承包商股價波動。但這會刺激軍備競賽,中俄繼續推進新型導彈測試,全球平衡傾斜。長遠看,此事將會促使政策調整,國際談判增多,尋求合作機會。
中國秉持防御性國防政策,高超音速導彈維護國家安全,與俄羅斯友好合作,共同促進世界和平。
中國堅持走自己的路,科技自立自強,才是硬道理。特朗普滿口胡謅,自吹自擂,逐漸成了國際笑柄,一國領導人言論不如自媒體靠譜,太滑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