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2.0政府的影響下,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正面臨深刻調整,基礎設施投資的戰略意義日益凸顯。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針對中國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的37個港口項目開展所謂“風險”評估,認為這些投資在創造商機的同時,也引發了關于戰略主導權、信息收集及地緣政治影響力的復雜爭議。
報告基于“泛安全化”思維,試圖營造“港口風險泛化”的敘事,引起港口所在國注意,以遏制對手國家在該區域的影響力,而無關乎其行為是否真的涉及安全。
該報告以“美國依賴度”與“外國影響力”為核心維度,構建分層加權評估模型,剖析港口項目對美國戰略安全的潛在影響,尤其聚焦三大港口營造風險敘事:將牙買加金斯敦港定義為航運咽喉,風險排名第一;墨西哥曼薩尼約港的風險排名第二,因其是美墨貿易樞紐,每日停運可使美國經濟損失逾1.3億美元;墨西哥韋拉克魯斯港是美國海軍地區補給樞紐,風險排名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的港口控制主體,最初僅僅是出于商業發展與貨物運輸成本節約的角度,參與港口項目的競標與承建工作。但近幾年,西方國家不斷將非安全議題納入安全范疇,導致安全議題和邊界不斷擴張,該報告是典型例證之一。
報告揭示了美國如何以定量分析模型營造新的泛安全風險點,并以此為據,破壞他國與東道國之間的合作,阻止項目的順利開展。為便于國內各界知己知彼、把握形勢之變,歐亞系統科學研究會特摘譯編寫該報告,供讀者批判性閱讀。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圖源:mapbox
美國正日益關注外國企業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港口的影響力,并認為外國企業已深度融入該地區海運經濟命脈的核心基礎設施。報告研究發現,這些投資確實為當地創造了很多商業機遇,但也會增強這些企業在戰略主導權、信息收集、擴大美國近海地緣政治影響力等方面的能力。美國政府對此深感焦慮,特朗普甚至揚言要“收回巴拿馬運河”。
報告指出,這些外國企業拉美及加勒比地區的港口戰略布局絕非僅限于巴拿馬運河一域。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通過梳理拉美加勒比地區與外國企業存在關聯的37個港口項目后發現,該地區的港口戰略布局刷新了外界的認知。
泛安全背景下的“泛風險”
報告認為,雖然短期內,不會在此區域建造軍事基地,但掌控戰略津要仍具有相當大的價值。通過控制或深度參與港口運營,不僅海運物流情報可被輕松獲取,美軍及其盟友的海上軍事調動亦可被掌控。
當前國際沖突愈發凸顯軍民兩用基礎設施的戰略價值和潛在威脅。目前的作戰技術可以巧妙利用貨運集裝箱作為發射平臺,成功將無人機投送至俄羅斯腹地實施精準打擊。以色列更是將這一戰法發揮到極致,借助商業貨運網絡將殺傷性無人機神不知鬼不覺地滲透進伊朗境內。
企業所在國也成功掌握了這一技術,并且有能力通過在港口的影響力,確保這些“特殊貨物”暢行無阻地運抵戰略位置。報告認為,掌握港口控制權也意味著掌控了地區供應鏈的關鍵環節,提升在整個拉美及加勒比地區的經濟和外交影響力。并且從長期來看,港口控制還有助于重構貿易關系網絡,深化經濟合作伙伴關系。
“泛風險”的核心立足點
報告將風險定義為這些港口對美國戰略脆弱性的影響。具體而言,這種風險包含兩個核心維度:
1. 美國對拉美及加勒比地區特定港口的依賴程度(本文稱為“美國依賴度”)。
2. 外國通過港口運營影響力獲取戰略優勢的潛在能力,特別是在地緣博弈白熱化、瀕臨軍事沖突的關鍵時刻(本文稱為“外國影響力”)。
這一分析框架植根于一個核心戰略判斷:當美國依賴度與外國影響力兩大因素疊加,風險隨之產生。具體而言,即當美國對某一港口存在重大依賴,而外國又在該港口擁有或正力圖擴大決定性影響力時,風險隨之加劇。反之,僅有單一因素突出的港口,其風險遠不及兩項指標均為高值的港口。
循此分析框架,報告梳理了其在拉美及加勒比地區的37個港口項目,深入剖析參與模式。這些項目形式多樣,既有合伙控股,也有企業全資控股的運營模式。
每個港口的評分圍繞11項指標展開,評估維度涵蓋東道國外交立場、港口與海上咽喉要道的地緣距離,以及港口承載軍艦的硬件能力等關鍵要素。
風險評估采用分層加權綜合評分方法,評分區間為0分(風險最低)至100分(風險最高)。評分體系包含兩個核心維度,每個維度均采用0-100分制,由多個指標構成。部分指標為單一變量,其余則為多個子指標組成的復合指標。
總體風險= 0.40×美國依賴度+ 0.60×外國影響力
在每個維度內部,各項指標(代表港口的關鍵特征或狀況)根據其與安全威脅的關聯程度分配權重。影響更為重大的指標獲得更高權重,對維度評分和總體評分的貢獻更大。
美國依賴度= 0.30 × 貿易往來 + 0.15 × 美軍艦艇???+ 0.15 × 毗鄰美軍設施 + 0.20 × 毗鄰戰略要津 + 0.20 × 美國與東道國軍事關系
外國影響力= 0.40 × 綜合運營影響力 + 0.20 × 外國與東道國關系+ 0.10 × 外國技術應用+ 0.10 × 軍事化潛力 + 0.10 × 解放軍海軍???+ 0.10 × 制裁名單運營商/所有者
各項指標根據其對整體風險的相對重要性設定不同權重。鑒于外國對港口的掌控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介入的深度與性質,在最終風險計算中,外國影響力評分的權重高于美國依賴度。
報告特別強調,該研究并非意圖預判該國戰略意圖,或許該國從未打算將其對港口基礎設施的影響力用作他途。研究聚焦的核心在于:評估該國憑借港口基礎設施地位可能獲得的潛在戰略能力,無論是干擾美國海上貿易、監控盟友海軍動向,抑或在地緣危機升級時實施經濟脅迫或隱蔽作戰行動,都在評估范疇之內。
綜合評估顯示,雖然多數港口風險可控,但部分戰略要津因地緣位置敏感、該國影響力顯著而凸顯高風險特征。風險等級最高的當屬牙買加金斯敦港,以及墨西哥的曼薩尼約港、韋拉克魯斯港,這些港口已成為地區安全博弈的關鍵節點。
美國如何締造“誅心論”:以三大港口為例
(一)金斯敦港:加勒比海戰略博弈的核心節點
牙買加金斯敦港以70.7分(滿分100分)的高風險評分榮登威脅榜首。作為拉美及加勒比地區吞吐量第九大港口,金斯頓扼守加勒比海航運咽喉,掌控巴拿馬運河與莫納海峽(波多黎各-伊斯帕尼奧拉島間戰略水道)的美國商貿命脈。更為關鍵的是,該港口由該國企業全資運營,對該港擁有更為直接的話語權。
報告指出,金斯敦港的風險絕非僅限于經濟領域。牙買加身處西加勒比地區戰略要沖,素來是美國倚重的地區安全盟友。該國掌控這一加勒比海核心國家的最大港口,無疑在美國戰略后院埋下重大隱患。
距離金斯敦港僅170英里之遙,美國關塔那摩灣海軍基地坐落在古巴南部。這一地緣格局意味著,加勒比海任何大規模軍事行動都勢必牽動牙買加周邊海域的艦船部署,金斯敦港或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若將該港口收集的情報與古巴情報相結合,勢必為其洞察美國海軍行動提供寶貴資料。
金斯敦港僅是該國在牙買加戰略布局的冰山一角。2017年,某有限責任公司憑借銀行4.58億美元的資金支持,一舉拿下牙買加新高速公路系統建設大單,作為交換條件,該公司獲得了未來50年的獨家收費權。
(二)曼薩尼約港:美墨貿易命脈與地緣博弈新戰場
墨西哥太平洋門戶曼薩尼約港在風險榜單中緊隨其后,以70.0分位列第二。該港在美國依賴度評估中得分頗高,根源在于其在美墨貿易版圖中的樞紐地位。一旦該港運轉受阻,勢必引發貿易連鎖反應,每日可令美國經濟損失逾1.3億美元——這一沖擊力在所有被評估港口中首屈一指。
該港同時肩負墨西哥太平洋海軍司令部重任,這意味著可能使其有機會收集墨西哥軍事行動情報,美墨聯合軍演等機密行動亦難免暴露。
報告認為,該地區港口可以構建了多維度影響力網絡。一方面,曼薩尼約碼頭隸屬香港長江和記集團麾下,該集團在拉美加勒比地區坐擁七個港口設施,僅在墨西哥便掌控四個要津。另一方面,2015年中國人民銀行攜手泛美開發銀行,聯袂為該港擴建工程注資。在此項目中,中國港灣工程公司大展身手,興建集裝箱及物流設施;上海振華重工亦提供并安裝了多臺尖端起重機。
時至今日,曼薩尼約港已然成為美墨博弈的風暴眼——雙方圍繞中國在墨影響力上升問題分歧不斷。中墨海上航線堪稱全球最具活力的黃金水道之一,貿易往來蒸蒸日上。墨西哥總統克勞迪婭·欣鮑姆順勢而為,宣布27億美元巨額投資計劃,力圖將港口規模翻番。
報告同時也指出,地緣政治風險之外,該港還面臨著現實安全威脅。曼薩尼約地處科利馬州這一毒品卡特爾勢力犬牙交錯的敏感地帶,哈利斯科新一代卡特爾與地方勢力的激烈爭奪使該港口淪為有組織犯罪的重點滲透目標。2024年12月該地區發生重大緝毒案件,25噸芬太尼前體化學品落網。
(三)韋拉克魯斯港:墨西哥灣戰略補給樞紐的雙重風險
墨西哥韋拉克魯斯港得分64.7分,位居風險榜第三位。與曼薩尼約港類似,該港口設有長江和記運營的碼頭,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和被美國制裁的中國交通建設公司近年來均參與了港口擴建工程。
不過,相較于以亞太業務為主的曼薩尼約港,坐擁墨西哥灣優勢區位的韋拉克魯斯港,則主要面向美墨雙邊貿易。雖然該港口貿易規模相對有限,但其戰略中斷效應不容小覷:一旦遭遇運營危機,美國經濟將承受日均6300萬美元的直接損失。
2025年4月,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格雷夫利”號在墨西哥灣執行超過一個月的巡邏任務后??宽f拉克魯斯港,凸顯了該港口作為美國海軍地區補給樞紐的重要價值。隨著白宮對西南邊境安全任務的關注度不斷提升,美國在該地區的海軍活動日趨頻繁,其信息泄露的風險非常大。
向東道國傳播虛假風險
報告指出,盡管外界普遍認為該國對其拉美及加勒比地區港口投資擁有絕對運營主導權,但實際情況要復雜得多。在報告梳理的37個港口項目中,真正由該國企業擁有或運營的活躍設施僅有10個。其余項目采取融資、工程承建或設備供應等多元化模式,每種模式都對應著不同的風險等級。
以建設項目為例,這些項目與該國在拉美加勒比地區的整體經濟戰略相一致,其戰略核心在于鎖定關鍵大宗商品的優先獲取權。循此思路,該國企業大力投資擴建秘魯重要礦區附近的港口設施,升級巴西散裝谷物碼頭,并強化委內瑞拉石油出口基礎設施。
這類項目雖然比企業直接運營的港口風險相對較小,但仍會與東道國政治精英、港務管理部門及海關當局結成千絲萬縷的依賴關系。更為關鍵的是,此類項目為技術設備進駐港口核心區域開辟了通道,而這些設備或可作為收集情報的載體。
(一)ZPMC起重機
上海振華重工(ZPMC)是全球領先的集裝箱起重機制造商。2024年,美國認為部分ZPMC起重機內置了具備數據傳輸功能的通信硬件。
(二)Nuctech貨物掃描儀
同方威視(Nuctech)向全球港口、機場和邊境口岸大量供應貨物掃描儀及安防設備。美國想以安全隱患為由引起東道國重視。
報告數據庫顯示,至少五個此類港口安裝了同方威視和振華重工的設備。同樣,在巴拿馬科隆集裝箱碼頭,華為和中興供應了300個攝像頭。但在美國的干預下,巴拿馬政府最終取消了與山東嵐橋集團的合同。
在目前由該國企業運營的10個港口中,有7個由長江和記實業單獨管理,包括曼薩尼約、韋拉克魯斯、巴爾博亞和克里斯托瓦爾等重要碼頭。
長江和記-貝萊德交易:美國港口安全的轉機?
2025年,和記集團計劃將旗下43個海外港口(包括拉美加勒比地區全部7個碼頭)以230億美元價格出售給美國貝萊德集團牽頭的財團。
交易一旦達成,將大幅削弱該國在該地區港口基礎設施中的影響力。據悉,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正試圖收購目前待售的43個港口中的部分股權,其中包括拉美地區的關鍵碼頭。
報告總結認為,美國應該攜手地區盟友,采取切實舉措化解港口風險。對此,報告提出了以下三點建議:
(一)支持港口回購和收購
決策層應探索如何暗中助力此類行動,特別是在商業利益與戰略價值相契合的領域。
(二)評估并降低美國依賴程度
美國應繼續評估其物流和軍事利益與西半球外國控制港口的重疊程度。全面了解其依賴度有助于指導政策規劃和未來的風險防控。
(三)加強重點港口監管和抗風險能力
完善檢查機制、提高港口運營透明度有助于減少安全漏洞。為合作伙伴國家的港口管理部門提供暗中支持,遏制對手國家在該地區發揮戰略影響力。
原文標題《不出所料, 美國盯上中國37個港口項目》,文章來自公眾號“歐亞系統科學研究會”;文章編譯自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于2025年6月26日發表的文章“No Safe Harbor:Evaluating the Risk of China's Port Projects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文章有刪節。
高端訪談
更多訪談(下滑查看)
基金會動態
更多動態(下滑查看)
中美聚焦網|中美交流基金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