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外長吉隆坡會談之后,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曾表示,中美領導人今年會面的可能性很大,但需要雙方“營造良好的氛圍并達成切實的成果”。從最新消息來看,特朗普似乎開始為此努力了。
據環球網消息,日前,美媒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特朗普開始軟化對華語調,對中國的態度甚至比對一些美國盟友的態度還要積極友好,而之所以這么做,是為了爭取和中方對話并達成貿易協議的機會。
(中美外長會談)
從特朗普最近的一系列言行來看,他的對華態度的確有所松動。比如在關稅問題上,雖然特朗普一度將對華關稅提升到中斷兩國貿易的地步,但是自從中美會談并達成貿易框架協議之后,美國的態度就變得積極很多了。
對比特朗普對還未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發出最后通牒,設定8月1日是談判的最后期限,否則將面臨美國新關稅,美國對中國的態度要靈活的多,中美通過日內瓦經貿會談所達成的90天關稅休戰期將于8月12日到期,但美國財長貝森特已經放話,中美關稅休戰截止日期具有靈活性,美國期望盡快與中方進行第三輪談判。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其次,特朗普還在按照中美貿易框架協議所說,取消對華一系列限制措施,比如英偉達CEO黃仁勛見了特朗普一面后訪華,緊接著就宣布將對中國出口H20芯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還承認,這是中美貿易談判的一部分,旨在緩解緊張局勢。
另外,特朗普在從競選總統到正式就職都一直炒作的芬太尼危機這一問題上,也有了新說法,他在最新表態中稱,他認為中國在幫忙解決芬太尼危機,相信中國將很快對制造和分銷芬太尼的人判處死刑。雖然這番話里滿滿都是甩鍋和道德綁架的味道,但比起以前的特朗普利用芬太尼危機無理加征對華關稅,推動中美貿易矛盾緊張升級,現在的態度已經緩和得多。
總的來說,比起之前一味地對華極限施壓,妄圖逼中國妥協,現在特朗普的手段要靈活得很多,聯想到此前特朗普曾表露訪華意愿,不排除這么做是為了對華示好,為自己的中國之行做鋪墊。
不過特朗普逐步認清現實,美國的一些人倒是不樂意了,就連特朗普的顧問團隊內部都出現了分歧,希望對華采取強硬立場,他們擔憂特朗普如此反復無常,此前對華劃定的所謂“紅線”,如今就成了可談判的籌碼,可能會讓中國認為美國很好拿捏。
然而比起美國內部的擔憂,中國也應該對此有所警惕,畢竟特朗普這個人經常朝令夕改,或者說一套做一套,口頭的示好未必能成真,甚至也不排除特朗普還會出臺更多針對中國的措施。我們當然歡迎特朗普訪華,希望同美方相向而行,推動中美關系長遠健康發展。但是要加強中美之間的信任,需要美方表現出更多的誠意,把對中國的承諾都落實到行動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