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復咳嗽兩個月
腫瘤標志物升高
影像學顯示多發結節和淋巴結腫大
51歲的李先生(化名)
一度被懷疑罹患惡性腫瘤
李先生家住福建泉州,因反復咳嗽2個多月,于今年6月前往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就診。
楊棟勇主任醫師團隊初步檢查發現,其血液中,與小細胞肺癌相關的兩項關鍵腫瘤標志物——物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和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有所升高,這一異常結果立即引起醫療團隊的高度警惕。
隨后的胸部CT檢查顯示,李先生雙肺存在多發結節狀、類結節密度增高灶,且較之前檢查增大:右肺上葉尖段較大病灶約2.8cm×1.8cm;肺門及縱隔內多發淋巴結腫大,部分可見輕度強化,較大者約2.4cm×1.9cm。
這些與惡性腫瘤特征高度相似的影像學表現,提示病情具有復雜性和潛在嚴重性。
(網絡圖)
為進一步明確診斷,楊棟勇主任醫師團隊為李先生進行了支氣管鏡檢查,并對淋巴結行扇形超聲探查,發現低回聲病變。
隨后,團隊為李先生實施了經超聲支氣管鏡淋巴結穿刺活檢術(EBUS-TBNA)。術后病理結果顯示,李先生的肺部病變呈肉芽腫性改變,伴上皮樣組織細胞吞噬粉塵顆粒,最終排除了癌變可能。
得知是良性病變,李先生如釋重負。
楊棟勇表示:“盡管腫瘤標志物升高和影像學表現均提示惡性腫瘤可能,但病理檢查才是確診的‘金標準’。我們通過精準的微創技術明確了診斷,避免了患者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關于肺癌,這三個常見誤區你要懂
01
誤區一:肺結節=肺癌
楊棟勇介紹,肺結節是指CT等影像學檢查發現的直徑<3cm的類圓形或不規則型病灶。大多數肺結節是良性的,可能是炎癥、結核、纖維化或陳舊性病變等,只有少部分(約5%-10%)可能是早期肺癌。
“發現肺結節不必過度恐慌,應由醫生結合結節的大小、形態、生長速度等特征進行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或隨訪觀察。”楊棟勇說。
02
誤區二:出現咳血、胸痛就懷疑有肺癌
咳血、胸痛雖需警惕,但并非肺癌特有癥狀。楊棟勇解釋,肺炎、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膿腫、肺部外傷等都會引起這些癥狀。一旦出現,應及時就醫檢查(如胸片或CT),尤其是長期吸煙或接觸粉塵者。既不應過度焦慮,也不可掉以輕心。
03
誤區三:CT報告顯示有肺部病變就一定是肺癌
楊棟勇強調:“肺部病變的良惡性需綜合判斷。例如,良性結節通常邊緣光滑,而惡性結節可能形態不規則。醫生會結合患者病史、癥狀及影像學動態變化進行鑒別,而非僅憑單一報告下定論。”
肺部感染、間質性肺病和肺癌
到底該怎么區分?
空氣里的PM2.5會影響肺健康嗎?
持續兩周以上的哪種咳嗽需要注意?
更多關于肺癌的知識
歡迎鎖定
7月18日(周五)晚上7:00
福建衛生報《醫生我想問》直播間
楊棟勇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呼吸科 主任醫師 碩士生導師
中國抗癌協會介入內鏡分會青年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呼吸內鏡青年醫師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呼吸病學分會肺部腫瘤學委員
中國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海西介入呼吸病學專委會常委兼秘書長
中國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臨床腫瘤學分會常務理事
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醫療保險管理分會委員
福建省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江西省整合醫學會肺癌分會副主任委員
海峽腫瘤防治科技交流協會腫瘤康復分會副會長
福建省中西醫結合呼吸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福建省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委員
福建省預防醫學會醫院感染控制專委會常委
泉州市感染性疾病學會副主任委員
泉州市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副主任委員
關于肺癌
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問題?
可以在文末留言
添加管理員微信
加入衛生報肺健康交流群
一起來問醫生
活動組織
主辦單位:福建衛生報、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張鴻鵬
編輯:李子
審核:黃美輝、劉碧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