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潑斯坦案發酵太有意思了,特朗普第無數次將它在愛潑斯坦案上的翻車進行到底!
以前整天說要把愛潑斯坦案一查到底,粉絲以為能把民主黨高層一鍋端,查到最后實在沒法查了,只能硬說愛潑斯坦客戶名單不存在。
就在今天,美國司法部解雇了紐約南區的聯邦檢察官毛琳·科米。她負責吹牛老爹和愛潑斯坦前女友麥克斯韋爾的公訴案件。她也是特朗普當局正在調查的前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斯·科米的女兒。特朗普之前說過,愛潑斯坦文件是科米一伙偽造的。
期待這波有人反水!
有很多人說不公開名單,特朗普過不了中期選舉。但有沒有一種可能,只有這本百官行述不公開,特朗普才能過中期選舉呢!
特朗普富二代出身,地產加賭場起家,從根源上就與maga不是一家。指望吸血鬼跟血包站一邊本身就是天方夜譚,他能通過接地氣的作秀凝聚民心上位靠的是花言巧語而不是徹底站隊紅脖子們,商人本性就決定他永遠不會為了maga而放棄利益。
特朗普的maga的誕生原因基礎和目的就是打敗民主黨,而當特朗普上位后,民主黨就已經被打敗了,那么maga的基礎就消失了,那么原先maga內部的次要矛盾就升了一級,變大了。如果以長期執政為目的的話,特朗普應該在上臺后,明面上聲稱和民主黨對抗到底,實際上應該放任民主黨的一些極端措施繼續,以給maga一個繼續團結的理由,而現在變成這樣,感覺是他這半年打壓的太狠了,民主黨不露頭了!
蘿莉島案就是一個“保障相互毀滅按鈕”,正因為誰都不敢按下去,所以誰都可以用它的存在來攻擊對方。
相互毀滅之下,臺上的那群人人必然損失更大,所以臺上的所有人必然會退縮——即便其中有幾個不會因為“這枚按鈕”受損乃至可以借此得益的人,同在臺上的其他人也會死死的按住他不讓他發瘋。但這枚“相互毀滅按鈕”是誰造出來的?又是誰把它投入了火中?
這件事情戲劇性的地方在于:無論兩黨叫的多兇,本質上兩黨都不想公開這份名單。
“原則上支持公開,實踐上原因如下……”這種議題可以很好的抓住民眾焦點,畢竟動動嘴吵吵架,甚至有必要的時候在可有可無的崗位加上那么一個高級女性公務員,比干實事抓民生容易多了。用哈克的話說:“賺取廉價選票”。這也有點像安理會。“我們都同意安理會需要改革”。真等投票的時候,永遠永遠都會有一票否決改革。如果沒有,那就是儀器壞了,我們再投一次票吧。
愛潑斯坦名單也是如此,兩黨都把它當做政治攻擊的武器,因為兩黨都知道,對方就在名單上。同時兩黨不會讓這份名單真的公開,因為兩黨知道,自己也在名單上。不僅如此,兩黨都知道對方知道自己在名單上,兩黨也都知道對方知道對方在名單上,這種政治默契是如此的戲劇性。
這戲劇性還有一層:這次國會投票是211:210,一票之差。其實不排除有民主黨人想投誠特朗普,或者想標榜自己保守左派的人設。也不排除有共和黨人想標榜自己進步右派的人設。什么意思呢?如果反特朗普可以收獲一批選票的話,不排除會有共和黨人鋌而走險,下次投了支持公開的票,以此向選民標榜自己反特朗普人設,同時他還心存僥幸:“沒事,兩黨有默契,這個名單根本不會公開,我就算投了支持,也總會有別人投反對的,應該不會玩崩。”
但是,假如美國國會真的意外通過了“公開名單”的法案怎么辦?國會是準備再投一次票?還是眼睜睜看著名單離公開又進一步呢?越發有趣了。
特朗普曾經反復說過要公開名單,現在放鴿子,怎么可能讓人不憤怒?也許不公開對美國是更好的結果,也許特朗普這個決定本來也沒錯,但有個東西叫做底線,人類文明中有一種精神叫做良知,甭管有什么理由,為了物質和經濟利益選擇包庇這些罪犯,長期看一定會加速這個帝國的崩潰和衰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