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法、品質硬,才是根本
角色情感與數值成長的錯配、美術表現與多人同屏的撕裂、為愛付費與逼氪機制的沖突。這些根本性矛盾,讓二次元MMO成為游戲行業最難攻克的“縫合怪”領域。
擺在我們面前的幾個客觀事實是:萬代南夢宮研發9年的《藍色協議》(日系二次元+MMO)在達成20萬在線后,僅運營了一年出頭就草草停運;創下Netmarble有史以來在全球市場首日成績最好的《我獨自升級:ARISE》(韓式MMO+二次元),不到一年便銷聲匿跡;冰川網絡《悠星大陸》上線即衰落、完美世界《幻塔》缺乏強勁的長線生命力。
但眼下,無論是傳統MMO廠商,還是二次元公司,似乎都在尋找這一“悖論”的新解法。
一方面,因強數值付費、強社交綁定與高肝度玩法,傳統MMO在經歷多輪市場洗滌之后,逐漸被年輕玩家所拋棄。另一方面,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以Z世代為主要受眾群體的二游,都是年輕游戲市場的代表。不過在經歷21-24年的二游涌現潮后,現階段這一熱門品類市場也逐漸觸及瓶頸。
可能是出于對下一代游戲市場的預判,源自不同起點的兩類廠商,當下開始出現融合的趨勢。前者,想通過加強角色、內容塑造,吸引更多年輕用戶群體入駐。后者,則希望參考MMO的社交,拓展二游玩法的邊界。
當前不少頭部廠商都已落子布局。例如騰訊《王者榮耀世界》、上海寶可拉《星痕共鳴》,米哈游《原神》、在研UE5奇幻寫實動作游戲,以及庫洛《鳴潮》、在研多人在線動作RPG《NAMI》等。
二次元玩家與MMO玩家本質是否真的“不同頻”?傳統MMO廠商和二次元公司的解題路徑,存在哪些共同點與差異化?或許,我們能夠從這些產品中窺探一二。
MMO+二次元要≥1.5
“關注到它,完全是因為可以換裝。”去年年底,筆者在評測二次元MMO《星痕共鳴》后,一位讀者評論道。
作為一名老MMOer,玩二游偏好戰斗驅動的邊緣二次元玩家,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深刻意識到我們對二次元MMO的不同理解。與此同時,當時在我看來,若《星痕共鳴》聚焦二次元和MMO兩個標簽的重疊區域,有可能打開思路。然而,該作并不是這個思路。
過往大家認為,傳統MMO玩家追求公會戰、PvP、大型副本等多人協作/競爭玩法,社交是驅動核心。他們更關注數值成長和社交榮譽感。二次元用戶核心訴求是,角色代入感、劇情深度、美術風格,他們傾向“為愛付費”,且對角色人設、劇情邏輯極為敏感。這類玩家普遍抵觸強制社交。
《星痕共鳴》的做法分為兩條主線。其一,游戲內玩法、經濟系統建立在MMORPG成熟框架上,同時在職業、戰斗等玩法核心設計上,鼓勵玩家們通過社交提升體驗。這屬于是MMO玩家熟悉的體驗流程。
其二,偏二次元的角色塑造、日式幻想的劇情、大世界探索以及抽卡系統等,讓游戲又有著一層看起來頗厚的二次元外衣。同時,通過較為輕松歡脫的NPC對話、裝扮以及探索式戰斗等內容,游戲漸進式的將二游玩家引向MMO思路。
有玩家表示:“玩下來,不知道為何,感覺有點像鳴潮。”因為除開強制組隊的挑戰副本、挑戰Boss等,《星痕共鳴》中的內容更偏向單人體驗。例如去大世界做怪物討伐任務刷野豬、哥布林,就好似在某二游中刷聲骸;又或是去探索大世界,解鎖區域尋找寶箱,拍照打卡點亮旅程以及完成委托任務等。
按照筆者原本的預期,基于這套引導思路,《星痕共鳴》或許能打開品類用戶邊界。此前,有從業者也認為,該作應該有不錯的表現。但從今日(7月17日)游戲上線后的市場反饋來看,似乎還尚缺爆發力(截至發稿前,iOS免費榜Top1,暢銷榜Top64。PC端分流也可能有所影響)。
用結果導向邏輯去解釋,我想該作存在的問題,與此前的《悠星大陸》《幻塔》有共通點。這更多還是因為“需求錯配的雙向流失”。
二游玩家注重畫面、劇情、角色等設計細節。而相比頭部產品,《星痕共鳴》在相關維度上的表現,還有提升空間。例如有玩家反饋,游戲中的人物對話臉部動作略顯僵硬、時裝不夠精致等。換句話說,它還不足以充分滿足“為愛付費”的核心訴求。
而對于MMO重度用戶來說,他們追求社交競爭與數值成長,但被二次元吸引來的休閑玩家,會一定程度稀釋相關玩法參與度。同時,游戲并未完全跳出傳統MMO養成、商業化框架,對于“肝氪”的平衡有待進一步打磨。
預期上,《星痕共鳴》做二次元MMO,理論上是要1+1≥2。至少在筆者看來,一款合格的二次元MMO應該要做到1+1≥1.5,才能滿足二次元/MMO用戶的基礎體驗需求。
不過,我們能夠理解的是,一款游戲產品的底色構建更多是基于團隊過往的經驗。據了解,寶可拉創始人兼《星痕共鳴》制作人陳敏,先后就職于網龍、巨人網絡和歡樂互娛,曾擔任過《龍之谷手游》研發負責人和《仙境傳說:愛如初見》項目制作人,有非常豐富的MMOARPG游戲制作經驗。
從目前情況來看,《星痕共鳴》對MMORPG的玩家吸引力要更大一些,更多是通過二次元題材為MMO產品拓盤。
強社交vs玩法空洞
如果說,寶可拉等是站在MMO的起點朝著二次元的方向探索,那么萬代、米哈游、庫洛等則應該是從對向位置出發。
就比如萬代《藍色協議》,其原IP本就是二次元用戶集聚地。23年游戲初上線時,也曾創下20萬在線記錄。不過,在長線運營上,該作顯然沒能支撐起來。
談及《藍色協議》失敗的原因,有行業人士曾給出了幾點分析:首先9年開發周期拖得太久,雖然產品在美術品質上足夠能打,卻也失去了市場先機。23年萬代掏出成品時,SE的《FF14》已在日本市場成功運營10余年。同時,那段時間里,米哈游旗下大作在全球爆火,切切實實地改變了整個游戲產業格局。
其次,《藍色協議》核心團隊錯估了游戲受眾。他們原本認為來游玩的會是MMO核心玩家,但其實游戲基于二次元IP與畫風,吸引了大量休閑玩家和二次元用戶。這即我們前面提到的“需求錯配的雙向流失”。再加上當時游戲鎖區,基本沒有承接到國內成熟的MMO用戶市場。
另外,客觀地說,日本廠商相比中國與韓國的團隊,一直以來本就不太擅長MMO品類的研發和運營。不過,對于國內二游廠商而言,他們在二次元MMO/二次元+社交這條路上,同樣遇到了挑戰。
聚焦國內二游市場,在偏向MMO的《幻塔》外,米哈游《原神》和庫洛《鳴潮》基于二次元開放世界動作RPG品類,一直在嘗試“聯機”社交玩法機制。
一方面,兩款產品在初始就提供了“組隊探索大世界”的功能,接受聯機的玩家,可讓其他玩家進入自己的游戲世界,一起收集資源、探索打怪、休閑打卡等。例如《鳴潮》剛上線那會兒,一些玩家為了加速養成聲骸,會聯機挑戰難度較高的“紅名怪”。
在形式上,它與傳統MMO組隊打本類似。可就社交本質,前者強調“自由輕社交”(更多基于熟人社交,不強制綁定玩法,玩家雙向自由選擇),后者更偏“強社交”(組隊匹配用戶范圍更廣,幾乎強制綁定玩法,主打數值比拼PvE、PvP競技社交)。
“輕社交”機制不會過度影響二游玩家原本的單機化體驗。與此同時,隨著二游玩家慢慢接受,在拓展游戲社交體驗的同時,它也會成為游戲一種引導玩家打開MMO式社交的適應性過程。這為米哈游、庫洛在產品后續版本嘗試更深的社交玩法,奠定了玩家心理建設基礎,或者說試探用戶接受度的實驗。
這主要體現在旗下產品另一方面的聯機社交玩法機制上。簡單舉例,《原神》5.7版本推出的追想練行·豪都篇多人聯機活動,《鳴潮》全息、凝素領域·告解海淵匹配挑戰玩法等。
需要提出的是,從當前的用戶反饋來看,有部分二游玩家其實并不能完全接受這種偏“MMO匹配刷本”的體驗。就比如,有玩家在B站發視頻吐槽《原神》聯機活動,銳評“一次匹配直接破防,一個活動見證人類百年未有之大抽象”。
其吐槽的原因主要有四點:《原神》存在元素反應設定,聯機挑戰關卡需要玩家之間合理分配陣容;聯機挑戰關卡對于討伐目標的元素、機制介紹不夠直觀;存在玩家臨時退出,影響隊伍其他隊友體驗的問題;聯機挑戰關卡中Boss機制不同,對團隊配合要求較高,帶有一定的逼氪/售賣專屬內容傾向。
它意味著,隊友匹配、機制理解、玩家MMORPG玩法經驗等偏隨機的因素,都會影響玩家在聯機共斗玩法的體驗。但按照我們對二游玩家“抵制綁定玩法強社交”的固有印象,這似乎存在沖突。
不過,在評論區也有不少玩家反饋,《原神》的聯機共斗玩法很有趣。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二游玩家群體存在偏MMORPG的用戶,“二次元+社交”玩法模式挖掘的空間。關鍵可能在于,廠商如何平衡二游與MMO玩家的體驗需求,社交玩法還需進一步豐富。
怪獵like聯機成趨勢
二次元MMO是偽命題,二游玩家不需要社交?我想答案并非如此。
兩種游戲形態、生態的結合,最直接的考驗即情感驅動vs玩法驅動。
二游廠商強調角色情感為先,以“角色塑造-劇情沉浸-美術風格”為核心三角,強調玩家對角色的情感投射。敘事被視為游戲骨架,角色人設的完整度直接影響付費意愿。社交上,二游玩家整體偏輕度社交,對PvP、強制組隊等傳統MMO玩法接受度不高。
傳統廠商習慣以“社交-競爭-數值成長”為設計主軸,將MMO框架(如公會戰、副本)直接套用至二次元題材。此外,MMO出身的團隊缺乏角色深度塑造能力,在敘事維度相對薄弱。在市場層面,傳統MMO類產品逐漸被年輕用戶淘汰。
基于上述的分析,在筆者看來,二次元MMO類產品可以考慮設計分層化。核心主線保持單人沉浸體驗,用高質量劇情滿足情感需求;社交玩法作為可選擴展,但非強制參與。
從思路上來看,能夠作為參考標的的,包括《碧藍幻想:RELINK》、《怪物獵人:荒野》等。例如在《怪物獵人:荒野》中,玩家能夠獲取與角色共存的儀式感。同時,不主張強社交綁定的聯機體驗,也避免了二游玩家的雷點。而對于偏好MMO玩家來說,在不空洞的大世界探索、戰斗、養成,也能有著可掌控的成長節奏。
值得提出的是,當前包括騰訊天美《王者榮耀世界》、米哈游在研UE5奇幻寫實動作游、庫洛多人在線動作RPG《NAMI》等,基本都采用了類似的切入方式。不過,鑒于前述團隊研發經驗、項目IP、資源與技術投入能力不同,相關產品體驗肯定會存在差異化。
綜合而言,二次元與社交的融合,終究是對“人性化體驗”的回歸。尤其是在情感經濟時代,能打動人心的產品,永遠不會缺少為其奔赴的玩家。
正如《明日方舟》主策劃威廉曾在一次采訪中表示:“做創新可能會錯,不創新肯定會炸。”
??
*爆料丨合作丨招聘:點擊或戳微信號 luoxuanwan11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