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聞坊
物業的保潔員
對于小區環境的干凈整潔
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脫崗幾天
那小區環境也就一塌糊涂了
然而
楊浦區遼源花苑小區的
保潔員張菊花
連續幾天沒有上崗
居民們不但沒指責
還紛紛要給她錢
今天
小坊就來說一說
這個暖心的故事
幾天前,張阿姨突然暈倒,送醫后被查出腦瘤。手術后病情惡化,直接住進了ICU。
經過大半個月的治療,張阿姨雖然現在還是只能躺在病床上無法動彈,身上也插滿了各種管子,但已恢復了部分意識。
跟半個月前
類似"植物人"的狀態相比
張阿姨目前的情況
也算是大有好轉
兒子劉進紅:
我媽媽已經在ICU里16天了,現在的情況是喊她是有反應的,現在手腳是一邊能動,一邊不能動。
張阿姨和老伴老劉,都在小區里從事保潔工作,兩人加在一起,月收入只有6000元左右,加上賣賣廢品,每月也就再多出400元左右的進賬。
雖說夫妻倆略有積蓄
但面對ICU的高額治療費
多年來好不容易攢下的
6萬8千塊錢
已全部交到了醫院
全家也陷入了困境
由于連續幾天
都沒有看到張阿姨的身影
居民陳秀莉隨口問了問
還在打掃衛生的老劉
這才知道一家人的困境
小區其他居民得知消息后
也都是很揪心
兩位默默無聞的小區保潔員
為何能牽動全小區居民的心?
坊記了解到,遼源花苑原本分成了3個老舊小區,過去常會有亂扔垃圾、高空拋物等不文明現象。后來小區合并后,張阿姨和老劉就來到這里保潔,每天勤勤懇懇地工作;生病了、過節了,也從不請假。
兩人竭盡所能地付出,居民們自然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漸漸地,大家也會自覺地去愛護環境,不文明現象越來越少,居民們對小區的環境也越來越滿意。
陳秀莉 小區居民:從我們小區2018年“美麗家園”到現在,她們夫妻倆從未回過安徽老家,365天全年無休打掃衛生,不管刮風下雨,還是年初一家人團聚,她們夫妻倆仍舊照做保潔工作,我們都被她們感動了,我們都說如果換保潔,再也找不到這么好的保潔了。
邵佩華 小區居民:勤勤懇懇的,根本沒有上班下班的,所以我們小區弄得這么干凈,全是她們夫妻倆的付出。
袁雪芳 小區居民:菊花為我們小區做出了很多,保潔工作跟她老公兩個人做得很賣力的,我們小區這么干凈的環境全靠她們兩個人。
張阿姨住院的這段時間,老劉把在安徽老家的兒子叫來上海照顧媽媽。而他自己,還堅守在保潔的崗位上,一天都沒有落下,他也從沒有主動跟別人提起過自己家中的困難,依然默默地在每日清掃。
正是這份堅韌、隱忍
感動了全小區的居民
在感謝張阿姨和老劉
辛勤付出的同時
居民們也在為張阿姨的醫療費著急
大家不約而同地提出
希望捐獻一份愛心
袁雪芳 小區居民:我們看到她生病了,我想想我們要出一點力,捐一點款,也是對她們表示感謝,對我們小區做出了貢獻。
陳秀莉 小區居民:我們能幫幫就幫幫她,人家經濟上確實存在困難。
邵佩華 小區居民:有一份力就出一份力,不管大小,總是獻一份愛心。
得知大家的心愿后
屬地五環居委會立即行動起來
向全體居民發出捐款倡議
短短幾天時間
居民們紛紛出力
有的通過設在居委會的
捐款箱捐現金
有的直接通過居委干部
線上轉賬捐款
居民們捐款的熱情
十分高漲
許金妹 小區居民:我大女兒住在江浦路的,她聽說這個事情后,直接捐了1000塊錢。
張洪娟 小區居民:我們一進門,只要到了小區,哪里都是干干凈凈的,24小時干活從來不計較時間,所以她們的精神感動到了我,她們有困難了,我們都得幫一幫她。
趙柏林 小區居民:知道她生病這么厲害,我們就自發自愿,盡自己的一份心力,給她捐款,幫她一起渡過難關。
據居委會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收到捐款3萬多元,已交到張阿姨家屬的手中。后續,如再收到捐款,也將交給家屬。
在坊記的采訪中
五環居民區
黨總支書記虞凈的一句話
令人感慨萬分
“小區里可以沒有我這個書記
但絕對不能少了他倆”
平凡人的閃光點
在角落里默默聚集
點亮了這個社區大家園
小坊也盼望
病床上的張阿姨能夠早日康復
記者|陳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