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鐵路緊急破窗事件因處置及時未造成傷亡,然而此次青海西寧機場事件就沒這么幸運了。車廂內空氣不暢,男女老少皆被熱得大汗淋漓,更有一名旅客因缺氧而昏迷。
取材于網絡
迫于無奈,乘客只能采取破窗方式實施救援。在這種緊急情況下,機場方面也擔心擔責,事發后立即出面回應,但令人費解的是,司機的說法與車上旅客的陳述存在明顯出入。
親歷者發聲
隨著現場視頻在網絡曝光,引發全民憤怒,加上目擊者陸續發聲,該司機的形象已近乎“社會性崩塌”。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風波尚未平息,又一幕令人作嘔的場面接踵而至……
取材于網絡
青海機場男子破窗救人
今年多個地區遭遇“致命熱浪”,再加之“三伏天”即將來臨,氣溫較此前更為熾熱。青海地處高原,夏夜本應涼爽宜人,但一輛機場接駁車卻變成了“蒸籠”。
事情發生于青海西寧,7月11日晚,東航MU2350航班旅客被安排登上一輛接駁車,高原的涼風被厚重的車門“哐”地一聲擋在了車外。
取材于網絡
車廂內擠滿一百多名旅客,人頭攢動,有人拖著行李箱,有人被擠在密不透風的人群中。他們原以為只是短暫的轉運,未曾料到竟會陷入生死一線的困境。
車輛停穩后,司機卻拔下鑰匙,鎖上車門,獨自消失在夜色中。更令人氣憤的是,整個車廂內空調未開,車窗緊閉,一車人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呼救無門。
取材于網絡
即便室外溫度尚可,但車內毫無通風可言,旅客只能寄希望于司機盡快歸來,順利完成轉運。在這期間,他們最需要的是維持基本的生存條件。
然而,車內通風系統完全關閉,乘客又因空間狹小被迫擁擠在一起,這輛接駁車瞬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封閉金屬箱,人們呼出的二氧化碳無處釋放,溫度如飆升的水銀柱般不斷上升。
取材于網絡
沒過多久,許多人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有人撕開衣領試圖呼吸順暢些,有人用登機牌當扇子,但扇來的空氣依舊是熱的。
窗外是清涼的夜晚,車內卻是令人窒息的“桑拿房”,汗味、腳臭味與絕望的氣息交織在一起,每位乘客都在拼命爭奪日益稀薄的氧氣。
取材于網絡
起初乘客只是焦躁不安,意識到情況異常后開始敲打車窗、大聲呼喊,希望引起司機注意,但回應他們的只有沉默,盡管幾米外就有機場工作人員。
但他們只是遠遠觀望這輛被困的接駁車,看著車窗上一張張扭曲的臉龐與揮舞的手臂。據部分旅客事后描述,工作人員不僅未上前查看,甚至有人面帶看熱鬧的笑容。
取材于網絡
這種冷漠比車內的悶熱更令人心寒。乘客的每一次呼救仿佛投入深海的石塊,連回聲都未曾激起。隨著汗水不斷滲透,人們的恐慌情緒如病毒般迅速蔓延。
短短幾分鐘,時間仿佛被無限拉長。車廂內空氣已粘稠到幾乎凝固,連成年人都難以忍受,更別提孩子了。若再不通風,后果將不堪設想。
取材于網絡
果然,不久后人群中一名約五十歲的女性乘客終于支撐不住,雙眼一翻便直挺挺地倒下,瞬間失去意識。從感覺悶熱到有人暈倒,前后僅短短三分鐘。
緊接著,車廂內傳來一聲“有人暈倒了”,這聲尖叫徹底擊潰了所有人最后一道心理防線。有人立即騰出空間施救,有人一邊撥打120,一邊用手為其扇風。
取材于網絡
倒地的女士無法說話,只能痛苦地捂著胸口,周圍乘客也驚恐萬分。就在此時,一名男乘客果斷行動,決定“破窗救人”。
他穿過人群,拿起紅色應急錘,用盡全力砸向緊閉的玻璃。只聽“哐當”一聲,玻璃應聲而碎,一股久違的涼風如救命甘露般涌入。
取材于網絡
壓抑的車內氣氛終于被撕開一道裂縫,人們大口呼吸著新鮮空氣,仿佛重獲新生。但玻璃破碎的聲響也驚動了那位“消失”的司機。
機場發布視頻引發全民憤怒,目擊者披露更多細節
司機聞聲匆忙趕來,打開車窗與空調,此時醫護人員也抵達現場,暈倒女士經救治后恢復意識,但一家人只能遺憾中斷旅程。
取材于網絡
事件發生后,西寧機場迅速發布聲明,稱接駁車空調已開啟,車窗也處于開啟狀態,司機下車是為檢查車窗是否打開。
至于未開艙門,是因附近有飛機滑行,出于安全考慮,司機已向乘客說明。在他們的描述中,一切操作似乎都“合規合法”。
取材于網絡
但旅客手機中的視頻卻與該聲明大相徑庭:視頻中人人滿頭大汗、面紅耳赤,不停用手扇風,甚至有孩子天真地問:“媽媽,我們能砸玻璃嗎?”
看到旅客拍攝的現場畫面,機場的回應顯然無法令人信服。網友紛紛質疑:如果空調已開,為何眾人汗流浹背?如果車窗本就敞開,為何有人因缺氧暈倒,甚至需要砸窗求生?
網友評論
隨著事件持續發酵,更多目擊者站出來發聲,每一條證詞都與西寧機場的說法不符。有旅客表示,他們當晚10點11分上車時,車內空調并未啟動。
司機將車停在飛機旁后便下車并鎖門,導致乘客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另有目擊者證實,車上空調確實未開。
取材于網絡
甚至有旅客指出,在乘客求救過程中,車外工作人員不僅未提供幫助,反而面帶笑容地圍觀,如此冷漠的態度令人難以理解。
面對洶涌而來的質疑聲,機場始終未能拿出有力證據自證,那份“合規合法”的聲明顯得愈發無力。
取材于網絡
停機坪的安全規定固然重要,乘客也理解其必要性,飛機旁確實不能隨意開車門。但問題在于,不開車門與不開啟空調、緊閉所有車窗完全是兩回事。
規定本應保護生命安全,而非將上百人的性命置于危險之中。當乘客拍窗呼救,甚至有人瀕臨生命危險時,一個合格的司乘人員理應具備最基本的應急判斷與責任感。
取材于網絡
那一錘砸碎的是一塊玻璃,卻敲響了一記警鐘,提醒所有握有管理權的人:任何時刻,冰冷的規章都不應凌駕于鮮活的生命之上。
然而事件發生后,令人作嘔的一幕再次上演。當大多數網友都在譴責司機與冷漠的工作人員時,竟有人質疑這是“擺拍”。
網友評論
他們聲稱當晚當地氣溫僅20多度,不至于熱死人,還表示照片無法反映真實情況,更有甚者附和稱33度晚上仍需蓋被子。
但需注意,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各不相同,我們怎能以一己之見否定他人感受?如此高溫下有人穿長袖,也有人如廁都能出汗。
取材于網絡
那位暈倒的女士怎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更何況那位砸窗的男子,難道會為了配合“擺拍”冒險砸窗?顯然不合邏輯。大家認為呢?
參考資料:光明網2025-07-14《“旅客在擺渡車內暈倒,一男子砸窗通風”,機場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