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關注閔行區“媒體+”成員“天袁地訪”
城事 第250期
2016年7月18日,上海空港巴士機場九線從莘莊南廣場駛出第一班車,串聯起閔行中部與浦東機場的50公里長路。九載倏忽而過,這條曾承載著“副中心直通浦東機場夢想”的專線,如今僅在晨曦暮色中保留一日五班的微光。站臺上寥寥的乘客與時刻表上稀疏的班次,映照著一種曾經繁忙的交通方式的黯然退場。
與之對應的,莘莊到市域機場線景洪路站之間打車需求的日益增長。
當九年前機場九線開通時,天袁地訪曾經第一時間撰文。
在后來的工作生活中,袁童鞋單獨往來浦東機場時,也會經常選擇乘坐機場九線,班次最密集的時候,也寫過一些感言。
機場九線也經歷過票價漲價的幾個階段。票價數字的攀升,是一部微型生存史詩:22元→24元→28元。在莘莊南廣場的站臺公告欄前,調價通知曾引發短暫駐足。“雖然漲價了,但還是比一個人打車劃算多了!”一位來自老閔行乘客的感慨,道出務實市民的賬本邏輯。而背后的上海空港巴士公司,則在勞動力、油價、場租的連年攀升中負重前行——每一次調價都成為生存的不得已。
機場九線,袁童鞋攝于2017年,當年乘客不少
當浦東機場T3航站樓破土動工,南匯支線、21號線等多條軌交線正穿透地層向機場奔涌;當市域機場線以160公里時速全程26元票價(多次票更便宜)重塑“40分鐘雙機場傳奇”,傳統機場巴士的時空優勢正在瓦解,甚至與與市域機場線并行的機場一線、機場九線價格更貴。
更深的遺憾在于軌交網絡的結構性缺席:機場聯絡線呼嘯穿過莘莊十余公里,卻未在此留下一扇門。盡管“天袁地訪”曾在2016年上海軌交三期規劃環評、2018年的機場線選線專項規劃、第二次環評期間多次呼吁在莘莊地區增加站點,也曾疾呼以“無軌站”(公交接駁市域鐵路)縫合交通斷層,也引起了許多閔行區層面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關注。機場線莘莊增站在2019年就宣告了無望,機場線莘莊“無軌站”的設想也僅停留在紙面,但機場九線的式微,已提前寫下了答案。以上種種,都給莘莊主城副中心的未來增加了更多的戲劇性。
也許有一天,機場九線會像756、816、莘吳線、莘車線、莘龍線、莘荷線、惠松線、南嘉線等始發或途經莘莊的故線一樣,成為當地人記憶中的傳奇。
九年一夢,機場九線像一枚時光膠囊,封存著兩個交通時代的交接:
- ? 2012年:虹橋機場與浦東機場之間地鐵還未直通,機場大巴專線年虧200萬仍“守航班至凌晨”的倔強;
- ? 2025年:市域鐵路“公交化+準點化+低票價”組合拳下,傳統大巴的生存裂縫正加速擴大。
或許某天,當最后一班機場九線駛離莘莊,它將成為見證副中心公交界的“活化石”——見證的不僅是線路興衰,更是一座超大城市在軌交革命中對效率的極致追逐,與那些被虹吸的、被掠過的、被超越的相對慢行系統的集體鄉愁。
交通進化永不回頭,也許有一天機場九線就會真的別離了,但請記得
——曾有一班空港大巴,載著上海主城西南部地區人們的行李箱, 載著莘莊主城副中心聯通國際大循環之夢,顛簸地通過徐浦大橋,開往浦東機場的黎明。
袁童鞋也有一個預測,嘉閔線開通之后,莘虹快線、虹橋樞紐4路也許也會走上調整之路,景洪路、中春路站也許會有新的定制公交或快線誕生,大家近幾年且行且珍惜吧。
歡迎關注天袁地訪同名視頻號,一鍵三連,也可以通過視頻號留言、私信快速與天袁地訪進行互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