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時代逸飛:陳逸飛回顧展”作品捐贈儀式在浦東美術館舉行。當代杰出藝術家陳逸飛先生的雕塑代表作《東方少女》與水鄉系列油畫《拱門與橋》,分別由陳逸飛家族及陳逸飛文化發展專項基金贈予浦東美術館,成為美術館的永久館藏。
書寫一個時代的文化敘事
陳逸飛是中國當代最早的“大美術,大視覺”概念的引入者和倡導者,他打破了媒介邊界,將繪畫、雕塑、電影、時尚、環境設計融于一體,推動“視覺藝術社會化”的發展浪潮,參與書寫了一個時代的文化敘事。
今年正值著名藝術家陳逸飛誕辰80周年、逝世 20周年,“時代逸飛:陳逸飛回顧展”于4月在浦東美術館啟幕。這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涵蓋內容最完整的陳逸飛個人回顧展,全方位地呈現了陳逸飛創作生涯每個階段的整體樣貌和思想轉變,突出他在不同領域內的重要成就。
此次捐贈的兩件作品,堪稱陳逸飛藝術生涯的重要坐標,生動詮釋了陳逸飛以“大美術”拓展藝術邊界、以“大視覺”書寫時代精神的非凡實踐。
《東方少女》創作于2000年,是陳逸飛創作中難得一見的雕塑作品。少女身姿輕盈、右手執扇、左手提籠,神態優雅又充滿活力。該雕塑誕生于藝術家位于泰康路的工作室,并于2000年參與了法國文化部主辦的“現代雕塑回顧展”,在巴黎杜樂麗花園與賈科梅蒂等世界藝術大師作品并列展出,構成跨文化藝術語境中的典范性對話。如今,《東方少女》靜立于浦東美術館之中,仿若一位跨越世紀的“海派麗人”,喚醒城市記憶中那段雋永的視覺夢影。
另一件捐贈作品《拱門與橋》創作于1999年,是陳逸飛極具代表性的水鄉系列作品,亦是貫穿他一生的創作主題。畫面描繪了典型的江南拱橋場景,黑瓦白墻與水面倒影彼此交織。藝術家在本作中采用了繁復的厚彩磨砂技巧,使畫面呈現出細膩的肌理感與柔和的光影氛圍,再現江南水鄉的朦朧意境與流動氣韻,寄托了陳逸飛對于故鄉的懷念和對于江南人文景觀的崇尚。
“大美術,大視覺”精神薪火傳承
捐贈儀式上,藝術的力量在多重維度中綻放。著名鋼琴家孔祥東登臺,用黑白琴鍵演繹經典旋律,追憶他與陳逸飛結下的藝術友誼。上海愛樂樂團也奏響華美樂章,音樂流轉于報告廳間,與陳逸飛創作的《東方少女》與《拱門與橋》遙相呼應,構筑出一場橫跨媒介的感官交響,激蕩起“時代逸飛”的情感高潮。
社會各界來賓齊聚現場,深情講述關于陳逸飛的故事。“26年前的那個初夏清晨,逸飛剛從摩納哥參展回來,早餐時興奮分享著展覽點滴,突然問我:‘如果要創造一個體現東方之美的雕塑,你會選擇什么樣的主題?’我不假思索地說:‘那就做一個上海的少女!’逸飛當即取出筆和紙,并讓我擺了拿著紙扇的姿勢。就這樣,《東方少女》的創作靈感在那一刻誕生……”陳逸飛家族代表、陳逸飛遺孀宋美英透露,作品創作時,她正懷有身孕,“大家如果仔細觀察作品,也會發現《東方少女》孕育著‘生命’。”
宋美英表示:“在浦東開發開放過程中,陳逸飛與浦東有著不解之緣。在世紀大道、世紀公園等地,人們都能看到陳逸飛參與創作的公共藝術作品。這尊美麗的《東方少女》入藏浦東美術館,我相信這是最好的安家之所。”
“這是浦東美術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兩件收藏,感謝社會各界對浦東美術館工作的支持。我們也深深感受到上海市民對陳逸飛的熱愛。”陸家嘴集團副總經理、浦東美術館館長李旻坤介紹,兩件作品不會單純藏于庫房,都將進一步展示與開發。
其中,大體量的《東方少女》有望走出館外,來到陸家嘴集團旗下的城市公共空間展出,助力提升城市藝術氛圍。《拱門與橋》計劃結合館方此后的展覽、活動、文創開發等項目,讓更多觀眾接觸和欣賞。
據悉,浦東美術館以此次捐贈為契機,還將持續深化拓展“時代逸飛”的活動體驗:包括“時代逸飛”沉浸式vr體驗項目、“黃河頌”愛國主義教育系列活動、“多面逸飛”親子藝術工坊、相關主題講座與學術對談等多元活動,賦予“時代逸飛”更廣泛的社會活力與教育意義。
上觀號作者:浦東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