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聯社消息,朝鮮軍援俄羅斯超1200萬炮彈,金正恩“對抗”特朗普,一個軍援烏克蘭,一個武裝俄羅斯,俄烏形勢升級,一專機落地北京,俄高官連軸轉也要來華,似要向中方交底,美加緊行動,西方也湊熱鬧,看來,澤連斯基注定成唯一炮灰。
“朝方愿無條件支持俄方從根源上解決烏克蘭事態”,金正恩說到做到,炮彈送了2萬多箱,152毫米口徑炮彈就有超1200萬枚,大有當俄羅斯“移動武器庫”之態,拉夫羅夫的朝鮮行極為圓滿,朝俄這般捆綁穩固性遠超美烏,特朗普面對澤連斯基總有高高在上姿態,金正恩與普京卻屬各取所需。
先說朝鮮援俄,1200萬炮彈讓俄方趁著夏季攻勢猛推,波克羅夫斯克和蘇梅州兩地軍事活動大突破,既銳減烏克蘭物資中轉能力,又牽制烏軍本就不多的預備役兵力,助力釜底抽薪,朝鮮要的是一榮俱榮。7月11日,美日韓抽離關稅矛盾,在朝鮮半島周邊上空開啟聯合空中演習,針對朝鮮意味明顯,局勢升溫,金正恩要的,大概率是普京一份“不會讓朝鮮在半島孤單影只”的承諾。
俄羅斯有事,就是朝鮮有事,反之亦然,雙方共同面對美國這一“攪屎棍”,半島暫且亂不起來,俄烏局勢卻更加復雜,美國恢復援烏之外,馬克龍再發聲明稱已有30個國家加入“愿意者聯盟”援烏,德國也將為烏克蘭提供數百枚遠程導彈,《金融時報》補充,德國援烏導彈中不會有“金牛座”,繞是澤連斯基百般請求德國也未松口,至于“愛國者”系統,僅剩6套的德國也愛莫能助,默茨卻愿意花錢幫澤連斯基從美國買。
顯然,西方正加碼援烏,源頭在美國改變態度,特朗普為何有如此巨變?原因之一,北約成員國懷疑特朗普改變戰隊,不接受其“背棄盟友”,美國自詡北約之首,特朗普若想保持影響力,立場不該與大部隊大相徑庭,原因之二,前線上的勝利證明俄方已具備較強的遠程空中打擊能力,若不出手遏制,勝利天平傾向俄羅斯,不方便美從談判中受益,特朗普需要普京在某些方面做出妥協,必須下場干涉搶救不利局面。
尤其一點,普京不似當初般給特朗普面子,背靠朝鮮,俄羅斯武器問題得以解決,征兵上,普京已批特殊法律,非俄羅斯公民也可加入俄羅斯軍隊,人力、武器全無短板,俄軍大可豁出去,掀翻談判桌,進一步擴大作戰區域,打服澤連斯基,外界頻猜也是如此,然而,這并不是普京的真實想法。
戰斗民族的領導者,不會是無腦的狂熱分子,普京要的一是正向的領導形象,二是戰場的主動權,竭力推進之中,俄軍還會設立“緩沖區”,拉夫羅夫結束訪朝行程未敢停歇就奔赴北京交底,闡述俄羅斯對與烏沖突的真實想法,不是為了“對表”,而是因為中方受到波及,5家中企因“協助俄羅斯軍工”為由遭澤連斯基制裁,俄羅斯要給中國一個交代,順帶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外長理事會會議。
然而,日前烏軍官才放停火信號,多方就加緊行動,傳遞出來一大現實:各國不滿美國,卻都在觀望美國,烏克蘭看似是戰爭主角,實則卻不具備叫停戰爭的資格,美西方要以烏克蘭挾制俄羅斯,澤連斯基敢怒不敢言,制裁中企一大可能其實是想拉中國調停,避免烏克蘭成為沖突中唯一的炮灰。
事實上,烏克蘭只剩兩條路:一是和談,二是接受全面潰敗,烏民眾深陷不知戰爭何時結束的痛苦,澤連斯基想談判,美國卻不斷調整戰爭節奏,首先,暫停軍援助推俄羅斯前線猛進,緊接著恢復軍援,刺激俄羅斯軍事沖突神經,普京為了“自保”,需要前線上的優勢證明實力,澤連斯基成唯一炮灰,特朗普仍不肯放過,涉俄重大聲明發布在即。
一方面,俄美關系恐因此聲明下滑至新低點,另一方面,俄烏沖突會再迎升級,想結束沖突,一大關鍵就是美國退出,諸如軍援此類活動全部避免,徹底摘除美國在戰爭中獲利的野心,俄烏繼續直接談判,烏克蘭和澤連斯基的結局還會好一點。【戰旗團隊創作,文責自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