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英偉達獲準重啟H20芯片對華銷售,黃仁勛訪華推崇中企AI發展,中美技術合作暫緩管制。H20將分流華為昇騰市場,減緩其自主研發壓力,但地緣政治或促華為加速創新。昇騰雖靠數量彌補性能,軟件生態仍弱,華為計劃2025年量產,英偉達與華為競爭將持續,未來存不確定性。
一、黃仁勛宣布美國已批準英偉達 H20 芯片在華銷售,英偉達與中國正實現雙贏。
市值超過4萬億美元的英偉達,明確展現出重視中國市場的姿態。該公司首次參展了7月16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最近還決定重啟專門面向中國設計開發的人工智能(AI)用半導體芯片H20的供貨。
中國力爭成為“AI強國”,但先進半導體的開發進展仍顯遲緩,在吸引英偉達的同時也在加緊促進相關產業的振興。
在7月16日于北京開幕的鏈博會的開幕式上,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以阿里巴巴集團、騰訊控股等中國企業為例,稱贊了中國AI的發展。他說:“中國的開源AI是推動全球進步的催化劑, 讓各國和各行業都有機會參與這一AI革命。”
黃仁勛當天并未穿著標志性的皮夾克,而是換上了中國傳統服裝登臺發言,營造出友好的氛圍。關于此次博覽會,他在演講中特意用中文說道:“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對創新的支持,并致力于共建繁榮未來”。
英偉達在會場內的展位展出了該公司銷售的個人用小型AI計算機等產品。還公開了中國企業使用該公司的芯片制造的機器人以及駕駛輔助系統的控制設備等,并宣傳稱對中國的尖端技術提供了支撐。
中央電視臺連日報道了黃仁勛訪華的消息。據報道,黃仁勛7月15日表示,中美應當彼此分享推動技術進步的想法,同時探討如何讓人工智能更加安全。
二、英偉達受到關注的背景在于該公司對中國而言越來越重要,其重要性華為無法替代。
2015年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推動了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美國調研公司國際商業戰略(IBS)的數據顯示,根據中國市場上中國企業的供應額計算出的半導體自給率,從2015年的10%擴大到了2024年的33%,預計2028年將超過50%。IBS的首席執行官漢德爾·瓊斯指出:“美國加強監管增強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韌性”。
不過,中國為了實現AI強國所需的尖端半導體的自給仍然滯后。瓊斯提到,由于美國的監管“電路線寬在5納米以下的尖端領域的(中國)活動減弱”。在AI用半導體方面,中國事實上仍依賴于全球市場份額領先的英偉達的產品。
對英偉達而言,抓住中國市場的巨大需求也是一個挑戰。美國特朗普政府為了抑制中國的尖端技術開發,4月將該公司為中國設計的AI芯片“H20”納入出口管制。黃仁勛對美國政府進行了游說,提醒稱如果該公司產品無法在中國市場使用,中國企業將加速AI半導體的自主開發。
中國政府也通過對全球份額領先的稀土實施出口管制來對抗美國。最后,在中美6月舉行的關于貿易問題的部長級磋商中,兩國政府達成了互相放寬出口限制的共識。美方重新允許H20對中國出口,這是黃仁勛在北京接連發言稱贊中國AI的背景。
7月16日在北京市內,黃仁勛還對媒體表示,希望把更先進的芯片引入中國。他透露,在此次訪問期間還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進行了會面。
如果英偉達重啟對中國的H20供貨,將成為業績提升的推動因素。另一方面,中國將在充分利用該公司的產品的同時加快自主AI半導體的開發和供應鏈的構建。當然,英偉達與中國的雙贏關系將持續到何時,仍存在不確定性。
三、英偉達前段時間的禁售,給了華為自建AI芯片的發展機會。
在GPU方面,自2022年10月起,美國限制銷售具有一定能力以上的產品,并將管制范圍擴大到能力受限的針對中國市場的產品。同時,為了“禁止制造”半導體,還限制出口尖端產品所需要的制造設備。
華為技術正在利用H20被封禁的機會,在美國對半導體出口管制、獲取技術受限的背景下,華為正在穩步提高開發和使用AI的能力。自己建立人工智能(AI)基礎,啟用了使用自家開發的半導體的新型服務器群,并發布了利用自家半導體開發的高性能AI模型。
在華為4月舉辦的活動上,云業務部門負責人張平安表示:“我們將堅定打造‘自主創新、安全可信’的AI算力底座”。其信心來源于在安徽省數據中心啟用的新一代AI服務器群。
在AI服務器領域,美國英偉達的圖像處理半導體(GPU)占據了很高的市場份額。但華為的AI服務器配備了自家開發的半導體“昇騰”。
美國半導體行業分析公司SemiAnalysis指出,華為新型服務器的“昇騰芯片配備量是英偉達服務器‘GB200’的5倍,雖然單個GPU的性能只有其三分之一,但可以通過數量彌補這一缺點”。耗電量也接近4倍,但預計能夠達到英偉達服務器的性能。
關于昇騰芯片,有調查公司和歐美媒體報道稱,存在通過第三國或不受管制企業規避技術限制的情況。華為在提升自身的開發能力過程中,可能會使用規避管制的產品和技術來彌補不足。
在半導體領域,即便使用傳統設備,也能量產具備一定性能的產品。雖然因生產效率顯著下降,經濟效益會比較低。所以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SMIC)已于2023年開始量產被稱為半導體“7納米”世代的準尖端產品。
左右AI開發競爭力的不僅是硬件。英偉達的GPU之所以能在AI開發領域維持高份額,其軟件開發平臺“CUDA”功不可沒。在被長期用于AI開發的過程中,使用的工具群和軟件得到了大量的積累。
在這一領域,華為表示也擴充了可輕松訪問的開發資源和易用的開發工具。華為還表示已為AI工程師建立支持機制,截至2024年底已培訓超過4萬人。據稱,華為2020年公開的開發平臺“昇思(MindSpore)”,在中國國內的使用份額已經達到30%。
除華為外,其他中國企業在無法購買H20時,也在不斷采用昇騰芯片。大型語音識別企業科大訊飛也在AI開發等方面使用了昇騰芯片。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曾在3月評價昇騰的性能稱:“在高級AI模型訓練中的性能遠遠遜色于英偉達的芯片。受到了極為脆弱的軟件生態系統的支撐”。
四、英偉達重啟對中國銷售H20芯片,將對華為昇騰AI芯片的開發產生多方面的復雜影響。
H20作為英偉達為中國市場定制的AI芯片,性能雖受限但仍具競爭力,其重啟銷售將加劇市場競爭,同時對華為的戰略布局構成挑戰。
首先,H20的回歸將直接分流華為昇騰芯片的市場份額。
H20憑借英偉達成熟的CUDA軟件生態和全球認可度,受到中國企業如阿里巴巴、騰訊的青睞。網絡信息顯示,H20在2024年已售出百萬臺,遠超華為昇騰910B的20萬臺。重啟供貨將恢復這部分需求,尤其在云計算和AI訓練領域,短期內可能削弱華為對國內大客戶的吸引力。盡管華為昇騰910C和920表現出色,但性能與H20仍然存在較大差距,軟件生態和生產規模仍落后,難以迅速應戰H20。
其次,H20的重新進入可能減緩華為自主研發的緊迫性。
華為近年來在封鎖下通過SMIC的所謂7nm工藝和自研技術(如昇騰920的900 TFLOPS性能),號稱取得進展,計劃2025年量產30萬至100萬顆芯片。美方出口管制曾迫使華為加速國產化,本著有好過無的邏輯,在H20受限時,昇騰920成為國內科技公司的唯一選擇。
當H20恢復合法供應后,可能讓中國企業暫時依賴更先進的外資技術,客觀上會分散研發資源,尤其是在軟件生態(如MindSpore)完善上,華為的30%國內使用率,仍需時間追趕英偉達的行業標準。
第三,地緣因素將加劇競爭不確定性。
中美6月貿易磋商雖暫時放寬限制,但稀土出口管制和美國監管可能隨時收緊。黃仁勛訪華呼吁技術共享,顯示英偉達欲維持中國市場,但若政策逆轉,華為的國產化努力將更具戰略價值。
【作者:徐三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