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后因病逝世,這個曾以“布鞋老總”形象深入人心的商業傳奇,卻在身后卷入了一場震動商界的遺產爭奪戰。隨著三名自稱宗慶后非婚生子女的訴訟曝光,娃哈哈集團29.4%的股權、價值18億美元的信托基金以及“娃哈哈”品牌控制權,成為撕裂這個家族的導火索。
根據訴訟披露,宗慶后至少有七名子女:與原配施幼珍所生獨女宗馥莉,以及與元老杜建英育有三名子女,另有早年與員工所生女兒及兩名未公開身份的子女。其中,宗繼昌作為“捧靈牌捧骨灰”的葬禮主角,其身份特殊性引發外界關注。
三名原告通過DNA鑒定、信托文件及郵件記錄等,主張宗慶后2003年設立的香港匯豐信托賬戶及21億美元離岸信托權益。他們指控宗馥莉在父親去世后轉移110萬美元資產,并質疑2020年遺囑的真實性——該遺囑僅有兩名高管見證,未獲家庭成員認可。而宗馥莉方則以《民法典》第1127條非婚生子女平等繼承權為盾,同時強調遺囑效力,雙方圍繞跨境法律適用展開博弈。
娃哈哈的股權架構猶如精密的三足鼎,國資46%、宗氏家族29.4%、職工持股會24.6%。表面看國資為第一大股東,但宗慶后生前通過“宏振系”和“宏勝系”構建了獨立控制網絡,其女宗馥莉在2024年完成對兩大體系的接管,實質掌握經營命脈。
沖突在宗慶后逝世后顯性化,2024年8月,宗馥莉主導關停18條產線,將員工分流至宏勝系;2025年5月,12家“娃哈哈”系公司密集更名為“宏勝”,完成資產切割。這些動作引發杜建英派系反撲,其控制的醫療、影視投資平臺三捷投資,與宏勝系形成資本對峙。
宗慶后生前“年花銷不超5萬”的樸素形象深入人心,高鐵二等座偶遇、20元香煙、常年布鞋調研市場,這些細節構筑了“苦行僧式企業家”的公共記憶。但家族內部卻上演著截然不同的權力游戲——據知情人士透露,宗馥莉曾多次以絕食迫使父親讓步,折射出強勢父女間的控制權角力。
這種撕裂在遺產分配中達到頂點:宗慶后生前通過影子公司、代持協議構建的財富版圖,既規避了國資控制風險,也為后代紛爭埋下隱患。法律界指出,若最終非婚生子女勝訴,娃哈哈可能面臨控制權稀釋、品牌價值折損及國資股東增持的三重沖擊。
這場糾紛暴露了三個結構性矛盾:宗慶后“家長式管理”與宗馥莉現代化改革的碰撞;未建立家族憲章、股權信托等傳承工具,導致控制權真空;企業資產與家族財富的高度混同,使私人糾紛演變為公共危機。
截至2025年7月,杭州中院尚未確定股權案開庭日期,香港法庭的信托爭議裁決延期至9月。這場拉鋸戰已產生連鎖反應:3家省級代理商暫停進貨,核心部門員工離職率達45%,資本市場對“去娃哈哈化”戰略產生疑慮。
宗慶后若泉下有知,或許會想起1987年蹬三輪創業時,沒人相信這個校辦企業經銷部能成為飲料巨頭。如今,他的商業帝國正經歷最嚴峻的考驗——不是來自達能的并購狙擊,亦非農夫山泉的渠道競爭,而是血脈相連者對“宗慶后遺產”定義的根本分歧。當布鞋被踩在爭奪遺產的腳下,這個曾以“家文化”凝聚數萬員工的帝國,正站在分崩離析的十字路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