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上海,一種新型婚姻模式悄悄火了——"干婚"。說白了就是兩口子還住在一起,但各過各的,不離婚也不親密,就像合租的室友。這種看似奇怪的相處方式,正在從一線城市向全國蔓延。
01 從夫妻變室友,他們經歷了什么?
38歲的張嵐和41歲的馬濤結婚十年,去年突然發現兩個人沒話說了。每天早上一起吃早飯,卻只能聽到筷子碰碗的聲音。有一天馬濤先開口:"要不咱們各管各的吧,省得互相將就。"張嵐點點頭,這事兒就這么定了。
現在他們的生活是這樣的:工資各管各的,父母各自照顧,連廚房的鍋碗瓢盆都分得清清楚楚。晚上睡不同的房間,白天各忙各的工作。朋友聚會時還會假裝恩愛,但一回家就恢復"室友模式"。"我們現在就像簽了長期租房合同,"張嵐笑著說,"他打他的游戲,我追我的劇,誰也不打擾誰。"
35歲的蘇敏和程序員老公周凱更絕。結婚五年后,兩人的生活完全錯開:蘇敏喜歡下班后去咖啡館看書,周凱就窩在家里打游戲。后來周凱被公司派到蘇州工作,蘇敏連行李都沒幫忙收拾。"我們每周通一次電話,說的都是'物業費交了嗎''爸媽身體怎么樣',跟工作匯報似的。"
02 為什么選擇"干婚"?這些理由太現實
36歲的劉靜和40歲的吳斌差點離婚,但最后被現實勸退了。"我們那套婚房現在值800多萬,還有300多萬貸款沒還清,"劉靜掰著手指算賬,"要是離婚,光分財產就得折騰半年。"吳斌在國企上班,更擔心離婚影響升職。"反正感情也就那樣了,不如繼續湊合過,至少面子上好看。"
李娜的故事更讓人唏噓。為了支持老公創業,她辭掉廣告公司的工作當了六年全職太太。"每天就是買菜做飯、收拾屋子,感覺自己像個免費保姆。"最讓她難受的是,想重新找工作卻被老公說"在家待著多舒服,別瞎折騰"。"我現在才明白,女人真的不能沒有自己的事業。"
03 "干婚"之后,他們過得怎么樣?
85后的曉雯和老公分居兩地后,生活反而輕松了。平時各忙各的工作,只有孩子的事情需要商量。"有次加班到半夜突然下雨,收到他問我帶沒帶傘的微信,心里還是暖暖的。"曉雯說,"雖然我們不在一起生活了,但這份關心還在。"
也有夫妻在"干婚"期間重新認識了彼此。王先生和妻子分居半年后,突然發現妻子變得愛打扮了,還報了個舞蹈班。"看到她朋友圈發的跳舞視頻,我突然覺得她好像變了一個人,反而有點心動了。"
**婚姻沒有標準答案**
有人說"干婚"是逃避,但選擇這種方式的夫妻們覺得,這反而是對彼此負責的表現。畢竟現在的婚姻早就不是"嫁雞隨雞"的年代了,與其互相折磨,不如給彼此留點空間。
專家表示,這種現象反映出現代人對婚姻的新理解:婚姻不一定要捆綁兩個人的全部生活,重要的是找到讓雙方都舒服的相處方式。無論是選擇"干婚"還是傳統婚姻,關鍵是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你怎么看待"干婚"這種現象?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