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中方發出的訪華邀請后,特朗普仿佛突然變了個人,對中國的態度不再強硬,甚至多次主動示好。那么,在對華事務上,特朗普為什么好像突然變了個人?特朗普態度的轉變,又將給中美關系帶來哪些影響?
中美領導人通話后,終于收到訪華邀約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就開始為第二任期內首次中國之行做準備。據報道,特朗普本人已經向媒體確認了訪問中國的可能性,白宮上下則忙著制定具體的訪華計劃,或許今年晚些時候,就能看到特朗普率領數十位美國商界代表前往中國,尋求深化中美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特朗普訪華的具體時間還不確定,但美方對這次機會相當“珍惜”,甚至于特朗普最近一個多月都像變了個人——不僅“軟化對華語調”,還緩和了針對中國的“對抗語氣”。有知情人士表示,特朗普正逐漸成為對華幕僚會議中最不鷹派的存在,因為他不再談及所謂“美國對華巨額貿易逆差”,而是將工作重心放在了促成中美元首會晤和達成貿易協定上。
那么,回顧最近一個多月,特朗普都做出了哪些改變呢?從美國政府近期發布的一系列通知上看,特朗普“變化”最大的地方,莫過于他沒有“說一套做一套”,而是將中美倫敦經貿談中達成的部分共識,逐步落到了實處。具體來說,就是美方解除了日內瓦談判結束后,對中方采取的部分限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恢復處理中國留學生赴美簽證,準許美國能源企業對華出口乙烷,撤銷對華芯片設計軟件出口許可證要求等。
雖說美方上述舉措,都是在兌現中美“補充諒解”協議中的硬性規定,但對比日內瓦會議結束后,美方不去糾錯反而繼續極限施壓的舉動,看得出來,特朗普這次是真的想結束本輪中美關稅戰,并從中方手中拿到稀土出口許可證。更何況上述限制取消后不久,特朗普政府又進一步對華示好——先是取消了英偉達旗下H20芯片的對華出口限制,接著在芬太尼問題上罕見對中國表示了“贊賞”。
就前者來說,在不少國會議員反對發放芯片出口許可的情況下,特朗普主動“推翻”芯片封鎖戰略的舉動,不僅為陷入低谷的中美科技往來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也讓美國科技企業有了繼續深耕中國市場的機會。就后者來說,特朗普一邊簽署“全面遏制芬太尼販運法案”,一邊聲稱中國一直在芬太尼問題上幫助美國的行為,更預示著美國在芬太尼問題上的態度發生了轉變,甚至連美方以此為由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部分關稅,也未必沒有徹底取消的可能。
眼見中美代表即將就關稅問題展開新一輪談判,特朗普這一系列“示好”動作,無疑是在給美國“加分”。畢竟中方有言在先,只要美方拿出足夠的合作誠意,中方就愿意以溝通協商的方式,解決好兩國經貿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如今,特朗普對華放低姿態,中方自然也愿意在關稅上跟美方好好談談。
不過,特朗普的“溫和態度”究竟能持續多久,仍有待進一步觀察。畢竟特朗普貿易團隊中,從來不缺乏一些希望對華采取強硬立場的人員,特朗普本人的態度更是以多變著稱。他如今對華示好,更多也是因為有求于中國,而非“痛定思痛”。也正因如此,中方決不能放松警惕,必須在接下來的關稅談判中繼續堅守底線,繼續堅定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