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開炮,上合躺槍:不改改規矩,遲早被印度拖垮……
2025年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將在中國天津舉行。而在6月剛剛結束的青島上合組織防長會議上,印度國防部長辛格拒絕簽署聯合聲明,還指責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義,鼓吹印度的勝利——印度,在上合,再一次扮演了“另類”角色。
2025年5月,印巴在克什米爾的一場沖突,不僅讓兩國炮彈飛了起來,更把上合組織的“家丑”捅到了全世界——作為同時吸納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國際組織,上合一邊要調解成員國互毆,一邊還要應對印度在關鍵問題上的“拆臺”,被外媒諷刺為“拿著膠水補裂縫的聯盟”。更糟的是,6月以色列空襲伊朗后,上合發表聯合聲明譴責,印度卻直接跳出來說“我不參與”,把組織的內部矛盾擺上了臺面。
有人說,印度已經成了上合的“內部毒瘤”。這話雖然刺耳,但看看這幾年的操作,好像越來越難反駁了。
印度的“上合生存法則”:一邊蹭好處,一邊拆臺
201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時,組織還挺高興——人口和經濟體量一下子上去了,感覺離“歐亞超級聯盟”又近了一步。可沒想到,印度進來后,把南亞的“恩怨情仇”也帶了進來,還玩起了“選擇性合作”的套路。
安全上,只反恐不合作
上合的核心任務之一是打擊“三股勢力”,可印度偏要把反恐變成“針對巴基斯坦的工具”。這次克什米爾沖突,印度一口咬定“巴基斯坦支持恐怖分子”,卻拿不出實錘證據,還拒絕在上合反恐機構里共享情報。更絕的是,2021年巴基斯坦主辦上合反恐軍演,印度直接缺席,理由是“不與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合作”。結果呢?那次軍演少了南亞大國參與,成了“中亞+中俄”的小圈子活動,被西方媒體笑“上合反恐名存實亡”。
經濟上,抵制“一帶一路”還想當老大
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是上合經濟合作的重頭戲,可印度從加入那天起就對著干——合作文件里只要提“一帶一路”,印度必反對;但轉頭就拉著中亞國家推自己的“互聯互通計劃”,想把上合變成“印度主導的朋友圈”。2024年上合政府首腦會議上,印度成了唯一不支持“一帶一路”的成員國,搞得其他9國集體尷尬。有外交官吐槽:“就像大家一起聚餐,有人非要把菜單換成自己帶的咸菜,還不許別人點別的。”
政治上,把上合當“民族主義秀場”
中印邊境一有摩擦,印度就把氣撒在上合身上。2020年加勒萬河谷沖突后,印度不僅在國內禁中國APP,還在上合框架里阻撓所有涉華合作項目。更離譜的是,印度總理莫迪多次缺席上合關鍵會議,2024年阿斯塔納峰會直接沒來,卻跑去美國參加“印太經濟框架”會議,被俄羅斯媒體罵“吃里扒外”。
印巴沖突撕開的三大裂縫:上合快扛不住了?
5月的印巴沖突,就像給上合的“傷口”撒了把鹽,暴露了三大致命問題:
第一,安全框架快散架了
印巴在克什米爾打起來后,上合想調停,結果兩國互相甩鍋——巴基斯坦說印度支持俾路支分裂勢力,還拿出了印度安全顧問多瓦爾策劃襲擊的證據;印度說巴基斯坦窩藏恐怖分子,卻拿不出實錘。上合的反恐機構成了擺設,成員國之間連基本的情報共享都做不到。更糟的是,印度放話“暫時停火”,暗示以后還可能打,上合的“集體安全”承諾成了空話。
第二,經濟合作被攔腰斬斷
沖突一爆發,印巴互相關閉領空和陸路通道,直接卡死了中亞到南亞的貿易動脈。哈薩克斯坦的小麥運不到印度,巴基斯坦的水果進不了阿富汗,連中國和中亞國家合作的電力項目都被迫暫停。數據顯示,沖突導致上合區域內貿易額暴跌42%,國際資本嚇得紛紛撤資,印度自己支持的幾個中亞基建項目也黃了。有經濟學家說:“上合花十年搭的經濟橋,被印巴一炮轟斷了。”
第三,大國博弈讓上合成了“夾心餅干”
俄羅斯夾在中間最難受:一邊想靠印度制衡盟友,一邊又需要盟友在烏克蘭問題上支持,只能對印巴沖突“和稀泥”;美國趁機拉攏印度,沖突后立馬簽了80億美元的軍售協議,還攛掇印度退出上合的幾個合作項目;土耳其也來插一腳,公開支持巴基斯坦,想借機擴大在中亞的影響力。上合本來想當“歐亞穩定器”,結果成了大國角力的“棋盤”。
上合要活命,就得對印度“下狠手”?
現在國際觀察家都在討論:上合到底該怎么治印度這個“頑疾”?其實辦法就藏在問題里:
先改改“一票否決”的老規矩
上合現在的決策靠“協商一致”,印度一個國家就能攪黃所有事。不如學東盟,搞“關鍵領域多數表決”——經濟合作、反恐這些事,三分之二成員國同意就能推進,印度不想參加可以,但別礙事。這樣至少能保證“想干事的國家先干起來”。
再建個“沖突調解小組”
中俄牽頭,拉上伊朗、哈薩克斯坦這些中立國家,專門管印巴的事。先把兩國的軍事熱線接上,別再擦槍走火;再搞個第三方調查機構,誰支持恐怖主義,讓證據說話,別再互相罵街。巴基斯坦已經提議讓中國、伊朗、塔吉克斯坦組成調查組,這步棋可以先試試。
最后得讓俄羅斯“表個態”
俄羅斯作為上合創始國,手里握著印度想要的武器訂單和能源合作,完全可以對印度說“不合作就別想好處”。要是印度還敢拆臺,干脆聯合中國、中亞國家搞“核心成員國機制”,把印度晾在一邊——畢竟,上合不是“印度的一言堂”,更不能讓一個國家拖垮整個組織。
其實印度自己也該明白:上合不是用來“懟中國、壓巴基斯坦”的工具,真想當“大國”,得學會在多邊框架里合作,而不是耍小聰明拆臺。不然,遲早會被上合的兄弟們“請出去”。
結語:裂縫里能長出新機會嗎?
印巴沖突撕開的裂縫,雖然疼,但也可能讓上合“刮骨療毒”。如果能借著這次危機改掉老毛病,打破印度的阻撓,說不定能從“松散聯盟”變成真正有行動力的“歐亞共同體”。反之,要是還任由印度折騰,上合遲早會變成“只開會不干事”的空殼子。
就像金磚國家前副行長巴蒂斯塔說的:“印度在多邊組織里總想著當‘問題制造者’,而不是‘解決方案提供者’。” 上合的未來,就看能不能讓印度明白這個道理——或者,有沒有勇氣“不帶印度玩”。
(據上合組織公開聲明、印巴沖突相關報道、國際智庫分析綜合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