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面對鏡頭拋出驚人之語,聲稱中國同意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只是做做樣子”,甚至要求中國必須率先銷毀所有核武器才能“展現誠意”。面對激將法,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蔣斌大校在7月14日的記者會上四兩撥千斤:“菲方某些人經常對中方維護地區和平的努力無端攻擊抹黑,令人費解。”他同時重申中國“已明確表示愿率先簽署條約議定書”。
中國不僅是核大國中唯一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更是唯一承諾“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的核國家。就在此前兩周,馬來西亞外交部長穆罕默德·哈桑公開表示,只要所有文件準備就緒,中國將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7月10日,中國-東盟外長會上,王毅外長再次確認了中方的簽署意愿。這一醞釀近三十年的區域安全機制,在2025年迎來歷史性突破。在東盟多數國家為中國立場喝彩的背景下,菲律賓的突然發難顯得格外突兀。
特奧多羅的言論存在明顯邏輯漏洞——《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又稱《曼谷條約》)的核心是要求核武器國家承諾不對東盟使用核武器,而非要求簽約國銷毀核武。這種“偷換概念”更像是為特定目的服務的政治表演。就在防長發表強硬言論的同時,菲律賓外交部卻悄悄尋求與中國重啟對話。
這種分裂背后是菲律賓面臨的現實困境:美軍在呂宋島部署的“堤豐”中程導彈系統,將馬尼拉2300萬市民置于核對抗前沿。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如果屆時東南亞諸國均如約簽署無核武器區議定書,菲律賓允許美軍部署核武器的行為將直接違反條約義務。經濟數據更揭示了菲律賓的尷尬處境——2025年上半年菲律賓外資暴跌82%,中資占比從50%驟降至10.3%,大米價格突破40比索/公斤。這種“政治冒險換經濟災難”的劇本,讓特奧多羅的強硬表態顯得蒼白無力。中國的簽約承諾絕非外交姿態。在國防部回應的字里行間,透露出清晰的戰略考量。
首先是道義制高點的把握,通過率先簽署議定書,中國成為首個支持該條約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強化負責任大國形象;其次是對美國“核模糊”政策的反制,當美軍核潛艇頻繁游弋南海之際,中國的簽字如同在南海畫下“核禁區”,任何核力量的冒險都將撞上國際法的銅墻鐵壁;另外則是安全理念的實踐,中國推動的“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新安全觀,正在東南亞地區落地生根。
這場外交博弈中,美國的角色同樣耐人尋味。自1995年《曼谷條約》簽署以來,美國始終以“審查條約義務”為借口拖延簽署。當中國和俄羅斯表態支持后,美國陷入戰略被動——簽署則失去核威懾籌碼,拒絕則暴露雙重標準。國際輿論對此洞若觀火。《外交政策》雜志尖銳指出:“美國害怕的不是條約本身,而是失去用核武器要挾盟友的權力。”
當中國用一張紙就能贏得東南亞民心時,美國的航母戰斗群顯得格外蒼白。菲律賓防長的“核激將法”最終未能擾亂地區國家追求共同安全的步伐。中國從容的背后,是以行動代替口舌之爭的戰略定力,更是對區域國家安全訴求的真誠回應。當霸權思維仍在制造對抗的幻象時,南海之濱的無核區建設,已然成為新安全觀照進現實的一縷曙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