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體育項目上,話題度最高的便是20歲籃球運動員楊翰森。
繼他加入NBA以后,有人說他“為國爭光”,也有人說他“略顯稚嫩”。
而從一個名不經傳的“小人物”到現在口口相傳的“籃球巨星”。
楊翰森到底經歷了什么,讓姚明和整個體壇都“沉默”了!
上個月,楊翰森在自己20歲生日的當天被波特蘭開拓者以首輪16順位選中。
成為了繼姚明、易建聯后,第三位在NBA選秀首輪被選中的中國球員。
這一成就也使其成為首位00后首輪秀。
但在他進入NBA的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
此前,面對NBA更高的選人標準,楊翰森有不小的落選可能性。
但是他憑借自己的努力,創下中國球員實訓次數記錄,以及強大的“靜態天賦”。
徹底征服了開拓者管理層。
姚明更是在選秀前對其寄語“選秀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
作為前輩,這既是對楊翰森的鼓勵,也是對他的認可。
其在夏季賽的首秀表現,也對得起這份期許。
在對陣勇士的首秀中,不僅個人數據欄拉滿,正負值+19更是領跑全隊。
他在球場上的精彩表現,也被不少媒體比作“中國約基奇”。
更是被開拓者主帥比盧普斯評價“他的傳球能力和對抗意識是無法教授的天賦”。
而在享受這些盛譽的同時,他卻并沒有驕傲自滿。
在前幾天對陣奧爾良鵜鶘隊時的表現,就足以說明他的態度。
不僅是連續三場比賽代表球隊首發出場,同時還連續三場比賽得分上雙。
不少網友球迷稱其在攻防兩端表現全面,發揮漸入佳境。
看著其在NBA不俗的表現,網友們肯定也會很好奇他的成長經歷。
畢竟大家都喜歡“草根逆襲”的故事。
其實楊翰森第一次接觸籃球,來源于其父親的一次開玩笑。
三年級時,楊翰森體重超標,父親就半開玩笑的將他送入淄博體校試訓。
初到這里時,楊翰森只是別人口中臉圓圓的“小胖子”。
但教練組卻在機緣巧合下發現了他在籃球上的天賦——球商。
也就是一個球員閱讀比賽的能力。
于是教練組開始安排他與后衛、鋒線球員進行混訓。
并重點打磨他的基礎技術,包括運球和傳球等。
終于,通過四年的體校打磨,他完成了從“愛哭鬼”到“男子漢”的蛻變。
后來青島國信青年隊教練徐長鎖在邀請賽中看中了楊翰森展現出的“后衛般的球商”。
他明白,自己挖掘出了一個“籃球天才”,在經歷了勸說一年的時間后。
徐長鎖用自己的真誠打動了楊翰森的家人,將其納入青島青訓體系。
楊翰森的崛起之路就此開始。
在青島俱樂部為他定制的“歐洲化培養方案下”。
楊翰森在青少年賽場就展現出了強大的統治力。
不僅如此,在之后的全國U17男籃聯賽的決賽中對陣清華附中。
他憑借絕對的實力帶隊奪冠,并獲得“最佳防守球員”的稱號。
這也是自青島籃球進入職業化以來俱樂部梯隊首次問鼎全國冠軍。
后來,在CBA首秀時,面對一眾老牌球員,其更是連續三場貢獻兩雙。
第三場對陣上海更是打出豪華數據,刷新本土球員單場數據記錄。
憑借整個賽季的場均完美數據,包攬最佳星銳球員和最佳防守球員。
成為CBA歷史最年輕雙料得主。
青島俱樂部更是啟動了“三年登陸計劃”,為其NBA選秀進行系統化備戰。
最終也是憑借其在聯合試訓中展現出來的的全面性,他被開拓者選中。
踏上了屬于自己的“NBA之路”。
但是“人紅是非多”的定論,對于體育明星來說也不例外。
在其加入NBA后,網上關于的他的爭議也越來越多。
眾所周知,NBA的對抗強度遠超CBA。
而楊翰森還無法適應這種強度,體力消耗過大成為了他最大的“心病”。
因此有網友聲稱他在青島隊時是“大爺打法”,全靠隊友喂球和教練保護。
到了NBA這種高強度聯賽,體能問題就暴露無遺。
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NBA夏季聯賽的強度對任何國際新人都是“下馬威”。
這并不是其獨有的問題。
從CBA核心到NBA新人,他需要完成很多蛻變。
相比于身高,臂長和籃球智商這些稀缺天賦。
體能訓練和適應強度這些“可變量”就算不上什么大事了。
我們應該給予楊翰森更多的耐心,今天的“吃力”,可能就是明天的“攀至頂峰”。
但除此之外,關于楊翰森爭吵最激烈的話題便是有網友提出的“撈金論”。
他們認為開拓者簽約楊翰森是因為看重中國市場,而非他的競技水平。
如果狀態低迷,他隨時都有可能會被球隊裁掉。
這樣的話完全就是在“惡意重傷他人”。
用所謂的“市場論”否定了楊翰森的努力和復出,用“低迷即淘汰”預判他的未來。
這是對于體育運動的不尊重,也是對楊翰森本人的“輕視”。
對于一個球隊來說,贏球永遠是核心目標,只有贏球才能帶來持續的商業價值。
所謂的“低迷即淘汰”更是毫無依據。
球隊看重的是潛力,愿意給予這些新人球員試錯的空間,而“低迷”恰恰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而楊翰森也并沒有讓那些“肯定”他的人失望。
前幾天,楊翰森斬獲15分助開拓者取勝的精彩表現,正是對其努力蛻變的最好詮釋。
而姚明這次并沒有選擇出聲“激勵”他,而是選擇了“沉默”。
有網友說這更像是一種無聲的鼓勵,也是在向楊翰森傳達自己的經驗。
“做的不錯,但還不夠”。
楊翰森的經歷也讓整個體壇陷入“沉默”。
但與姚明的不同,體壇“沉默”的核心原因在于。
他以突破性的選秀成就和表現,打破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固有認知。
這種“沉默”既是對其現有成就最好的夸贊。
同時也是對其成長路上可能會碰到的困難所作出的最好的支持。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略顯“倔強”的球員。
會在NBA賽場上闖下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機會從不會等待“準備好的人”,只會選擇“正在變好的人”。
對此你還有什么看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