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林
將秸稈和牛糞混合,在密閉的厭氧發酵罐里發酵,可燃性氣體匯集在儲氣罐中,再經高純度提純,便生成符合國家標準的天然氣,輸入城市管網……這是鞍山恒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將玉米秸稈“變廢為寶”的生動場景。
近年來,我省堅持飼料化、燃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的“五化”方法,推進糧食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取得顯著成效。截至去年末,我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3.16%,較2015年水平提高了13個百分點,位居全國前列。
秸稈還田是我省秸稈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并與保護性耕作和黑土地保護項目有效結合。目前,我省完成保護性耕作1350萬畝,實施黑土地保護秸稈還田400萬畝,黑土地“有機肥+秸稈”還田200萬畝,主推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11項,為糧食穩產豐產奠定了良好基礎。監測顯示,秸稈直接或間接還田,使土壤有機質含量進一步增加,地力肥力得到顯著提升,降低了化肥使用量,農作物產量得到提高,畝均效益明顯增加。
糧食作物秸稈還是草食家畜的重要飼料。近年來,我省大力實施“秸稈變肉”行動,推動秸稈飼料轉化增值,支持過腹還田,支持高附加值、高轉化率的飼料利用方式,為全省1100多萬頭草食家畜提供了富足的口糧。而在燃料化利用上,我省則穩步推進農村清潔取暖,利用秸稈替代化石能源,新增3家大型生物天然氣企業,新增秸稈打捆直燃鍋爐20套,總噸位達到1000蒸噸,實現供暖面積430萬平方米。
在秸稈利用的實踐中,我省涌現不少新技術,其中秸稈炭基肥利用增效技術入選農業農村部十大引領性技術,秸稈直燃鍋爐技術作為典型在全國推廣。隨著秸稈的有效利用,露天焚燒、隨意丟棄和亂堆亂放的現象明顯減少。去年全省14個城市空氣質量6項指標首次全部達標,全省PM2.5濃度、優良天數比例和重污染天數比例提前實現“十四五”目標。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現有秸稈綜合利用和黑土地保護相關地方標準38項,涵蓋了秸稈利用技術方法、農機產品、作業質量等,糧食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黑土地保護標準體系已經基本建成。目前,設施農業蔬菜秸稈處置是需加快技術攻關的課題之一,遼西地區正在實踐的全量原位序時還田循環利用技術,經充分檢驗后有望加快推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