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蹲在爛根的玉米地邊直嘆氣。
前兒剛買的“抗澇神肥”,說能保莊稼泡三天水不死。結果頭場雨還沒下透,苗就黃了半截。
“買的時候說得好,用的時候全亂套,全亂套。
”他捏著空化肥袋直搓手。
未來三天,華北、黃淮多地有大到暴雨。不少農民急著備防澇農資,騙子又盯上了這空子。
村頭大喇叭剛喊完“芒種雨漣漣,夏至要防淹”,集市上就冒出“中科院新研”的抗澇肥。
包裝印著“納米鎖氧”“量子保根”,價格比普通肥貴一倍。農業農村部去年數據扎心:因假農資受災的地,超六成和“天氣特效”有關。
某縣前年暴雨季,500戶用了“抗澇神肥”的玉米,減產整整30%。更氣人的是,這些肥里摻的是工業廢鹽,用一次地得養三年。“說能抗澇,咋連雨水都扛不住?
”老張翻出說明書直皺眉。所謂“納米技術”,不過是加了點吸水樹脂;“量子保根”,根本查不到任何專利。
農業農村部早發過通告:肥料效果和天氣無關,沒有“抗澇”“抗旱”的特殊功能。
不止肥料,“防高溫農藥”“耐凍種子”也在坑人。去年有農戶買了“40℃不死苗”的辣椒種,結果大太陽一曬,苗全蔫了。找賣家理論,對方拍著胸脯:“是你種得晚,怪不著我。
”農民為啥總上當?
一是急。天要變,恨不能馬上有“救命藥”。二是信“熟人”。
集市上擺攤的,說是鄰村老王介紹的,就放松了警惕。
三是不懂查。包裝上的“登記證號”“批準文號”,多數人看都不看。“種地靠天,防騙靠心。
”村支書老周敲著黑板說。正規肥料得有農業農村部的登記證,農藥要查“PD”開頭的批號。拿不準的,打個電話問農技站,比聽販子忽悠強百倍。
有人說,現在騙子也懂看天氣預報。雨多就推“抗澇”,天干就賣“保水”,專挑農民最急的時候下套。
可再精的套路,也怕“三看”:看證件、看成分、看售后。老李的地今年算毀了。他蹲在田埂上掏出手機:“我得把這事兒拍視頻發出去,讓更多人別上當。
”風里傳來他的嘟囔:“種了三十年地,頭回知道,防騙比防澇還難。
”提醒咱農民兄弟:未來幾天雨大,備農資別急。
認準正規渠道,留好發票憑證。
有疑問找村農技員,別信“包治百病”的“神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