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娃娃3個媽,慶后的家族企業笑哈哈
豪門宮斗背后,誰在偷走中國企業的長壽基因?
圖片
【 Part 1】八卦開場
中國人都比較愛看宮斗劇,但現實中真正的“宮斗”需要有基礎條件,在貧賤家庭只有“肉搏”而沒有宮斗,所以現代宮斗的八卦往往發生在企業家的大家族里。
娃哈哈的創始人宗慶后,一生從校辦小廠干到中國飲料帝國,反復上榜全國首富,卻完全沒想到離世走得轟轟烈烈——一歷輩子沒被商場打敗,一世英名可能就要被尾大不掉的家族矛盾打敗了:
1個“布鞋首富”,
1個原配,
1個影子夫人,
還有一個傳說里的“美國管家”,
最終留下了4個娃娃,分屬3個媽。
如今,年僅40多歲的獨生女宗馥莉剛剛全面接班,卻在香港法院被三個自稱“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按在法庭上,追著21億美元的信托賬戶資產不放手。
一邊是“正宮”親生女兒高調改革關分廠,想把娃哈哈從“瓶裝水”拽進半導體;
一邊是“影子夫人”當年在公司里干得風生水起,子女拿著DNA報告要平分股權。
看上去這是一出豪門狗血大戲,實則背后埋著中國家族企業命根中繞不開的一根刺:產權失序。
在錢眼視角看來,這一場“宮斗”,其實體現著一個簡單又殘酷的經濟現象:
當產權界定不清,遺囑模糊、信托混亂、股權結構上下交錯,財富和權力必然成為家族內部最昂貴的“倫理風險”。
宗慶后生前把飲料做成了全國銷量第一,卻沒把產權這瓶水封好,最終留下一地雞毛。
【 Part 2】宮斗不只是家務事:產權失序如何撕裂秩序
娃哈哈家族這出宮斗劇,八卦比甄嬛傳還要復雜得多。從目前披露的線索來看,宗慶后生前至少埋下了三個產權秩序的未爆彈
第一彈:信托賬本與遺囑沖突
宗慶后在生前既安排了香港的家族信托,聲稱留給四個子女若干份額。但他又在遺囑里寫道,境外所有資產由宗馥莉一人繼承。
典型的既要——又要。一個是多方共享,一個是單一繼承。到底按哪個來?
錢眼看清楚:產權是人的行為所支配的實際邊界。邊界一旦模糊,行為者對未來的預期就失效,任何后續的規劃都沒法穩固展開。因為人的行為都是面向未來。
信托與遺囑自相矛盾,就等于產權邊界懸空,家族內部只好用訴訟、舉證來補足,原本該靠自愿同意達成交換的秩序被迫交給了審判強制裁判
第二彈:公司股權依賴人治
娃哈哈主體公司的股權分布并不集中:既有地方國資,又有工會股份,還有宗家核心人馬持股,一張股權表就是權力博弈的戰斗場。
宗慶后活著的時候,靠個人威望壓住平衡點。
宗慶后一走,股權的產權邊界沒有鎖死,宗馥莉要推動改革,相當于重新塑造秩序,必然觸碰到各方的產權利益主張。
在錢眼視角下:沒有清晰的產權,是無法愉快地進行對外自愿交換合作的,內部秩序也無法穩固,不有規則的人治是臨時性替代品,終究不可持續。
第三彈:倫理秩序撕裂的根子
宗慶后私人生活里的“多房多子”,讓血緣關系、身份合法性、繼承順位統統交織在一起。
在產權理論里,產權不僅是物的占有,更是人與人之間關于支配權、使用權、處分權的邊界劃分共識。
一旦產權歸屬與倫理身份相互矛盾,家族內部必然撕裂,信任無法產生,行為者只能用防御性手段保衛自己的主張。
結果是:家人變敵人,親情成仇恨,原本靠情感維系的家族秩序,被迫轉變為訴訟博弈對簿公堂。
所以說,產權是所有和平合作與秩序生成的基石起點。
沒有清晰產權,自愿交換就無法進行;沒有自愿交換的市場邏輯達成目的,只能依靠剩下的強盜邏輯通過暴力強制手段達成目的。
那么,難道富豪家族企業就注定是“富不過三代”的宿命嗎?
雖然沒試過,但是八卦故事總是看得多。也還不一定就是。
我們看看日本,同樣是家族企業,有的卻能活過一千年,而且傳到五十代、七十代,至今還仍然在市場上繼續存在。
他們憑什么?
【 Part 3】為什么有些企業千年不倒,而有的只一代就宮斗
一、先看幾個長壽企業事實
翻開一本《日本家族企業的長壽基因》:
- 東京商工調查公司的數據,2017年,日本百年以上的家族企業有33069家。其中歷史最悠久的是金剛家族在飛鳥時代(公元578年)成立的寺廟建筑公司“金剛組”(KongōGumi),已有1440年歷史。
- 200年以上的有3937家,
- 300年以上的有1938家,
- 500年以上的有147家,
- 1000年以上的有21家。
這些企業穿越過幕府、戰爭、泡沫,甚至家主換了50多代,都不怕——可見換人不可怕,產權含糊才可怕
二、為什么能活?因為產權恒定
這不是日本人的“基因好”,而是其產權制度安排穩固,誰來當家,誰負全責。
在后藤俊夫提煉長壽家族企業“人事、業務、天災和倫理”四大風險里,產權問題貫穿終中,尤其深埋在“倫理風險”里的那個隱性爆炸點。
- 家族企業一旦產權界定不清,最常見的就是股權分散、繼承扯皮、公私不分,甚至外部人趁機“借殼侵蝕”,直接動搖了企業最根本的所有權正當性與治理穩定性。
- 所謂“治理與信任風險”:即當產權混亂時,倫理必然混亂,治理必然失靈,信任必然崩塌。
- 所以,產權風險,說到底就是“倫理風險”的核心基石,誰要是忽視了產權基礎,剩下再多好制度和劇本也只剩下是空殼。
長壽企業有幾個共同點:
1?? 不搞“平均分產”,而是只認核心繼承人,讓產權傳承焦點不分散。
2?? 家族內部和企業產權分開,不混用,不拆分。
3?? 哪怕血緣繼承人不行,也會通過過繼、收養、聯姻,保持產權清晰、責任可追。
長壽企業產權一根線,代代有人提放自如,拎得起放得下,不失控
三、反觀宮斗現場:產權混亂引發混戰
反觀熟悉的家族企業八卦:
- 生前沒把產權分配和傳承說清楚;
- 家族內部多頭主張,誰都想分杯羹;
- 個人家產和企業股權交叉混混不清,既是兒子的又是股東的。四個娃娃一個爸,到底是誰的?
于是,遺產繼承一夜間變成宮斗劇,吃瓜群眾唯恐瓜不大。津津樂道好八卦。
四、看似家事,根源其實是普遍的“產權缺位”
這種情況不僅僅是家族私事如此,很多大型機構和組織也存在類似現象——產權主體不清晰,誰都可以動用資源,卻沒人能對資源的長期狀態負責。
結果是:
- 資源很多,效率卻很低,因為什么都好像是“大家的”;
- 職權和責任不對等,收益歸一部分人,風險后果轉嫁給所有人;
- 誰都想先拿到當下好處,黑鍋卻由其他人背,很少有人花心思修復和維護長期的未來。
這種局面,被很多經濟學者稱為“公地悲劇”:
草場是大家的,羊是各放各的,草吃完了,哪管背后洪水滔天。
五、為什么“有恒產者有恒心”
錢眼一直強調:
? 個體需要對自己所擁有的資源負責;
?產權越清晰穩固,未來長遠越可預期;
? 有預期才有信心,信心比黃金還重要;
? 有恒產才有動力節儉積累、修復扭曲。
那些能千年傳承的企業,靠的不是道德束縛,而是產權秩序給出的清晰邊界:
誰支配,誰負責;誰負責,誰受益;誰失控,家族共同體就剝奪他對產權的支配。
這就是“有恒產者有恒心”的真正含義:
不是口號,而是個體理性面對未來、低時間偏好的根本動力。
六、隱性對比:為何有些企業活不久?
有些機構看似資源充裕,卻沒法像千年老店一樣活得穩健,往往是因為:
- 產權和責任分離,管理人只負責眼前,真正支配者卻無從追責;
- 決策與后果脫節,用完了就換人,沒人真正關心資源會不會枯竭;
- 權力層層轉包,卻缺乏可見、可問責的產權人。
這種權責利錯誤,企業“利益內部化,后果社會化”的結構,外表看像是“更大更強”,更有效率,實際更容易陷入“短命循環”,不斷重復“消耗—扭曲—再消耗”的路徑。
社會秩序是靠產權邊界的自發秩序維系,通過自愿契約型的拘束合作達成種種目的。
當模糊了產權邊界,就失去了市場邏輯,只能靠外部強制的強盜邏輯去維系,最終是成本高、活期短。
所以:從企業宮斗到長壽基因——產權才是根本
再回看“4個娃娃3個媽”的八卦:
這不是誰的錯,而是他們爸爸留下產權秩序模糊的必然沖突。
同樣,長壽企業也不是誰就天生無私,而是產權制度清晰地把沖突的火種深埋在產權的底層邏輯之下。
產權不只是市場的底層邏輯,更是個體對未來負責、社會自發秩序可持續的基礎。
【 Part 4】從八卦到長壽,產權才是秩序的起點
讀八卦容易,明白背后道理不簡單;
長壽企業的啟發,產權清晰才能低時間偏好;
社會秩序不是奴役出來的,是交換出來的。
一切經濟現象都要還原到個體的有目的行為;
有目的行為離不開資源支配權——也就是產權;
沒有產權,交換無從談起,合作無從談起,
所謂“市場秩序”只是空談。
說得再簡單些:
有產權,才有自愿買賣;有買賣,才有價格;
有價格,才有計劃、排序、交換和資源流動;
這些元素構成了社會秩序最可靠穩定的和平骨架。
正因為人能靠產權形成對外邊界,
才有互相尊重,才有文明合作。
否則所有權力只能靠暴力分配,
要么拼拳頭,要么靠槍桿子,
這和叢林沒兩樣。
產權不只是經濟工具,更是道德秩序的地基。
一旦產權模糊,哪怕是最道德的人,
也會為了保命、保財,不得不放棄長期規劃。
當產權明晰且受到尊重,
個體才會對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認真打理,
才會為自己在市場上給出的承諾負責。
久而久之,所謂的誠信、契約、勤儉節約這些“美德”,
不是空喊出來的,而是產權約束下的時間偏好的自然延伸。
【最后】八卦之后
從宮斗到市場,從家產到天下
一個清晰、可執行的產權秩序,
是市場經濟能自發運轉、社會能自發合作的根本。
沒有產權,就沒有市場;
沒有市場,就沒有價格;
沒有價格,就沒有可對比的計劃與理性選擇。
不論是八卦里的家族紛爭,
還是長壽企業的百年一心,
背后說到底,都不是“天賦”,
而是這條古老的原則:產權的原則。
看八卦可以樂一下,
看完不妨想想:
在自己身邊的小世界里,
有沒有把“這是誰的”搞明白?
手中的資源可靠穩固地屬于你嗎?
這才是自發秩序的真正起點。
看完宮斗熱鬧,讀懂長壽冷暖,
終究要把視線收回到自己的身邊:
秩序不是別人給的,責任也不是天上掉的,
產權清不清,心就穩不穩,未來才期不可期。
恒產,恒心,才恒久。
這才是吃完瓜之后,
最值得留下的那口余味。
關注公號【GOLD VISION】錢眼視界
高效的奴隸制到底有沒有?
BTC再創新高
財政新政落地:險資“長錢長投”,A股會迎來長期活水嗎?
【錢眼視界】比特幣破新高,全球“濫權印鈔”的罪證
從幼兒園血鉛案,看一次方法論的崩塌
如何應對當下深陷的債務危機
【GOLD VISION】錢眼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