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行業背景校、軍校、警校,高職層面還有哪些院校和專業值得關注?
當就業壓力持續加大,近五年的高職專業的調整趨勢卻揭示出新的機遇——社會體育專業一年增加58個布點,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新增98個,冰雪運動、早期教育等專業增速亮眼。這背后是全民健身、銀發經濟、數字文創等萬億級市場的爆發式增長。教育和藝體高職專業近年來就業情況如何?哪些專業就業看好?哪些院校專業優勢突出?本文為您詳解。
教育體育和文化藝術類專業就業現狀解析
教育與體育大類旨在培養面向學前教育、小學教育、體育教學、健身指導等領域的應用型人才,而文化藝術大類專業則主要培養的是面向視覺藝術、表演藝術、文化創意等領域的應用型人才。
●教育與體育大類——
整體看來,教育與體育大類高職畢業生的就業起薪較低。2024屆,該專業大類的高職畢業生畢業半年后月收入為4052元,低于高職平均(4775元)723元。另外,該專業大類的就業滿意度為80%,低于高職平均2個百分點;工作與專業相關度與高職平均持平。結合畢業去向落實率及就業質量三項核心指標來看,該專業大類整體就業質量偏低。
教育與體育大類高職專業就業質量低,或與就業市場競爭激烈、專業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用人單位對人才的學歷要求提升等因素有關。
不過即便如此,其中也有一些相對而言表現較好的專業。具體看教育與體育大類下設主要專業,商務英語專業月收入(4729元)、就業滿意度(84%)均較高,在三個教育與體育大類主要專業中表現較好。商務英語專業旨在培養具備英語溝通能力、國際貿易知識和商務實操技能的應用型人才,銜接的是外貿、跨境電商、國際商務服務等領域。或受行業薪酬水平及就業環境影響,其就業質量相對較好。
而小學教育及學前教育的就業質量整體偏低。其中,小學教育的月收入、就業滿意度、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分別為3696元、77%、64%;學前教育分別為3592元、79%、64%。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小學教育及小學英語教育、小學語文教育近五年均為紅牌專業。整體就業質量持續較低,這與供過于求、小學階段招聘對教師的學歷要求上移等因素有關。未來隨著生源下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或也將面臨類似困境。因此,選擇該專業未來就業或相對穩定,但需做好升學的準備。
另外,社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除了傳統學科教育,藝術、科技、心理健康等領域的教育需求也日益增加,相關專業的教育人才將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文化藝術大類——
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文化藝術大類高職生畢業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為4670元,低于高職平均;就業滿意度為82%,與高職平均持平;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58%,低于高職平均3個百分點。
文化藝術大類專業人才培養聚焦文化創意產業,培養的是“藝術+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不過,其中部分專業可能存在就業面向窄的問題,一些專業還存在供過于求的情況,這或許導致了就業質量整體偏低。
具體看文化藝術大類下設專業,廣告藝術設計畢業去向落實情況整體較好,且月收入和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均高于高職平均,顯示就業質量較高。
另外,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畢業去向落實率、就業滿意度均較高,這顯示盡管薪資較低,工作與專業相關度也較低,但較好的寬口徑就業讓其畢業落實較好,哪怕從事無關工作,但畢業生對其就業體驗評價較高。
數字媒體藝術設計2024屆高職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略低于高職平均,且相對其他文化藝術大類高職主要專業,其畢業去向落實率整體偏低,這意味著社會對本專業的需求或較少,導致其就業質量較低。
隨著人們對文化產品和服務需求的不斷增長,文化創意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文化藝術大類專業人才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文化旅游開發、數字文化內容創作等領域將有更多的就業機會。考生在報考相關專業時需要注意的是,傳統平面設計崗位受AIGC沖擊明顯,掌握數字化設計、制作技術和人工智能應用的專業人才將更具競爭力。另外,在院校選擇方面,優質崗位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文化創意產業帶。選擇本地區院校就讀未來就業也將更具優勢。
就業藍皮書各項指標數據代表的是專業的整體情況。即便整體就業看好的專業,也有大學培養不合格,一些整體就業質量欠佳的專業,也有人才培養出色就業好的情況存在。各個專業就業情況具體到每所大學、每個區域情況不同,學生和家長在選擇專業時只能作為參考。
教育體育和文化藝術新增專業趨勢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戰略調整、區域產業發展需求釋放,近年來各高校也對專業設置進行了密集的調整。專業設置一般是基于社會需求、國家戰略調整的結果,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可以作為專業選擇的重要參考。
根據統計,2025年教育與體育大類中,專業布點數較2021年新增較多的是社會體育,增加了58個;其次是早期教育,增加了49個。體育保健與康復也新增較多,增加了41個。
對新增布點的專業進行分析發現,社會體育、運動訓練、休閑體育、冰雪運動、足球運動等占據主導地位,反映出在政策推動及全民健身需求持續增加的背景下,體育產業正快速發展。與此同時,體育保健與康復、運動健康指導、體能訓練等增長顯著,契合老齡化社會及健康消費升級趨勢。考生志愿填報可重點關注體育健康服務、冰雪產業、早期教育等高速增長領域。
文化藝術大類中,2025年布點數量較2021年增加較多的專業是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新增了98個;之后是舞蹈表演,新增了55個。另外,音樂表演(47個)、書畫藝術(30個)也新增較多,可重點關注。
對文化藝術大類專業新增情況進行進一步分析發現,數字媒體、游戲、動漫等領域的專業布點增加較多,反映互聯網經濟對藝術設計的深度影響。另外,表演藝術(舞蹈、音樂)相關專業也增加較多,這或與直播、短視頻、線下演出市場擴張相關。文物修復、書畫藝術等增長,則受益于政策支持(如“非遺保護”“博物館熱”)。建議考生填報優先選擇數字藝術、表演藝術、文創策劃等高速增長領域。
相關專業優勢院校
國家“雙高計劃”是教育部在職業教育領域的一次重要制度設計。高水平學校建設高校在整體實力上較為突出,而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高校則在特定專業領域有著較強的實力和特色。入選“雙高計劃”的院校,在師資力量、教學設施、實訓基地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優勢,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和實踐機會。其中,國家第一輪“雙高計劃”建設單位中——
教育與體育方面,金華職業技術大學的學前教育專業群,襄陽職業技術學院的特殊教育專業群,咸陽職業技術學院的學前教育,為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專業群,可以重點關注。
文化藝術方面,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工藝美術品設計、產品藝術設計專業群,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的藝術設計專業群,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的產品藝術設計專業群,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刺繡設計與工藝專業群,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的工藝美術品設計專業群,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的服裝與服飾設計,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的戲曲表演專業群,也入選了第一輪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名單,其人才培養和就業均更有優勢。
不同類型院校參考
哪些高職院校尤其值得關注?下面我們篩選了2所教育體育或文化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優勢突出的高校,它們在培養中各有側重,就業方面均表現突出,可供志愿填報參考。
■金華職業技術大學
金華職業技術大學于2024年經教育部同意以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為基礎整合資源設立。2007年入選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單位,2017年入選浙江省高職重點校,2019年6月入選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2019年12月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高水平學校(A檔)建設單位,2024年以“優秀”等次通過驗收。2023-2024連續兩年省委綜合考核位列高職院校第一。
學校學科優勢顯著,通過持續優化專業結構,打造了“工、農強校,醫、教優校,多門類協調發展”的專業辦學新格局,構建起了緊密對接區域產業需求的學科專業體系。
其中,學前教育專業群作為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雙高”建設的高水平專業群,由學前教育、小學教育、早期教育、美術教育4個教育類專業組成,學前教育專業作為該專業群的核心專業,在全國職業院校的同類專業中有較大影響;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群也是國家“雙高計劃”高水平建設專業群,包括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工業設計5個專科專業,以及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本科專業。
該校師資力量雄厚,根據學校《2024年度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該校生師比較低(13.44:1),為學生學習指導提供了較大保障。學校擁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其中有國家級教學名師、省級優秀教師等。教師不僅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還擁有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同時,學校積極從行業企業引進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為學生傳授最新的行業技術和實踐操作技能。
另外,金華職業技術大學教學硬件設施配套齊全,擁有7個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顯示了教學方面的巨大優勢。學校科研實力強,技術轉移能力也獲得了社會的較大認可。麥可思研究對全國高職院校和職業本科院校的《2024年度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統計發現,該校的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高達2821.34萬元,位居高職TOP100之列。
同時,校內外建有多個高水平的實訓實踐基地,且學校與眾多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優質就業崗位。畢業生主要就業于智能制造、現代服務業、教育等領域,就業質量高,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創辦于 1975 年,是全國第一所公辦工藝美術類高職院校,是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國家 “雙高計劃”建設單位。
學校設有八院一部,構建了刺繡設計與工藝、服裝與服飾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數字媒體藝術設計、視覺傳播設計與制作5大專業群,包含36個專業及專業方向,國家級高水平專業群(A檔)1個,省級一流特色專業群3個,建成國家級骨干專業5個。
學院師資力量強大。根據學校《2024年度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該校生師比配比較低(12.05:1),且雙師素質專任教師比例較高(90.08%),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師資保障。同時,學校擁有一批在工藝美術領域有較高造詣的教師,其中不乏國家級技能大師、省級教學名師。學院還聘請了行業內知名專家、工藝大師作為客座教授,定期開展講座和指導學生實踐,讓學生接觸到行業前沿動態和頂尖技藝。
另外,學校技術轉移能力較強,麥可思研究對全國高職院校和職業本科院校的《2024年度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統計發現,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為2293.04萬元,在全國職業院校TOP100之列。學校校內還建有多個高水平實訓基地,如湘繡實訓基地、陶瓷實訓基地、數字藝術實訓中心等。這些實訓基地配備了先進的設備和工具,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踐操作環境。
學院還與眾多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這些企業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實習和就業機會。畢業生憑借扎實的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就業領域廣泛,包括工藝美術企業、設計公司、文化藝術機構等。
主要參考文獻:
《2025年中國高職生就業報告》、各高校就業質量報告、各高校網站等。
聲明:麥可思研究原創內容全面開放非盈利目的的轉載授權,轉載請留言或添加編輯微信獲得長期白名單授權(電話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轉載要求——
1.文首注明“轉載于麥可思研究”。
2.轉載請在文章發布的24小時后進行。
關注“麥研文選”,獲取更多數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