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8日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悉,本市近日全面啟動2025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聚焦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的就業創業需求集中推出“10個專項行動”。
攻堅行動自今年7月啟動,一直延續至年底。對象為2025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登記失業青年。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稱,此舉旨在通過政策落實、實名登記、職業指導、招聘對接、困難幫扶、能力提升、權益維護等全方位就業服務,全力打造青年“樂業之城”。
“10個專項行動”聚焦青年就業創業需求,具體包括:
政策落實行動。用好一次性擴崗補助、培訓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等惠企政策,鼓勵用人單位早招多招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對符合政策條件的用人單位,要通過“免申即享”等舉措,推動補貼資金盡快兌現。更新發布并大力推廣《高校畢業生就業寶典(2025 版)》,集成畢業生就業創業各類政策服務,同時集中開展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政策宣傳活動。
信息發布行動。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渠道,亮出人社部門就業創業政策、就業創業服務項目、服務機構目錄、求助途徑、招聘渠道“五個清單”。暢通高校畢業生求助途徑,線上推廣求職登記小程序,線下用好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支持高校畢業生等青年提早登記。
精準排摸行動。將教育部門移交和求職登記小程序登記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全部納入實名信息庫,并發至各區。屬地人社部門通過上門走訪、電話訪談等方式,全面摸排人員信息、就業培訓需求,建立臺賬。對于登記失業青年,屬地人社部門同樣要建立實名臺賬。
實名服務行動。對上述納入實名臺賬的青年,人社部門安排專人落實“1131”實名幫扶,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介、1次技能培訓或就業見習機會。過程中,加強就業狀況動態監測,及時更新臺賬信息。
精準匹配行動。持續打造“樂業上海優+”公共就業服務品牌,加密招聘服務、職業指導、政策宣介等活動頻次,持續舉辦百日千萬招聘、全國城市聯合招聘、金秋招聘月、國聘行動等專項活動,以及其他各類“小而美”“專而精”的特色招聘活動。 組織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廣泛參與,切實提高招聘服務的精細化、多元化、專業化水平。
能力提升行動。實施青年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引導支持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參加技能培訓、評價。聚焦重點產業領域,開發一批符合產業發展需求和青年就業意愿的培訓評價項目。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大力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定向培訓等培養培訓模式。新增儲備2萬個見習崗位,重點面向“三大先導產業”、社區基層等領域,開發更多科研類、技術類、管理類見習崗位。積極開展求職能力實訓營。
困難幫扶行動。精準鎖定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以及殘疾人等困難畢業生,建立健全就業幫扶清單,“一對一”結對,優先推送高質量崗位信息,優先組織培訓見習,優先提供職業指導,確保“一幫到底、不落一人”。對通過市場化渠道難以實現就業的青年,統籌運用公益性崗位予以安置。
便捷服務行動。推進為民辦實事項目“15分鐘就業服務圈”建設,支持各區與高校共建高校就業服務站,將公共就業服務向校園延伸。進一步優化“樂業上海第一站”平臺,推廣“求職地圖”。探索公共就業服務賦能“青年驛站”,推動“驛站直通車”與“樂業上海第一站”就業崗位、活動信息互聯互通,支持驛站與“15分鐘就業服務圈”聯合開展活動,為來滬求職青年提供短期過渡性免費住宿服務和就業服務。
權益護航行動。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監管和執法力度,規范用人單位招聘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職業中介活動。強化就業安全教育,發布招聘陷阱提示,曝光典型案例,幫助青年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宣傳引導行動。綜合運用新聞媒體、人社政務新媒體平臺,廣泛宣傳服務重大戰略、投身生產一線、主動創業創新、扎根城鄉基層的青年先進事跡,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職業觀、成才觀,大力營造“樂業在上海,成就新未來”的良好氛圍。
同時,各區將2025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作為當前就業工作的重要抓手,壓實工作責任、細化實施方案、精心組織實施,強化跟蹤調度,確保到年底本市2025屆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幫扶率不低于90%,青年就業總體平穩。
原標題:《上海全面啟動攻堅行動,確保年底2025屆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幫扶率逾九成》
欄目編輯:趙菊玲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魯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