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胡雨松 陳若天
清晨5時,天已大亮。合肥經開區海恒菜市場南門前一條無名道路,又準時熱鬧起來。
鮮嫩的莧菜、香瓜、豆角,“歪七扭八”的茄子、青椒、黃瓜,水盆里活蹦亂跳的魚蝦,被攤販整齊地碼在路邊,不用花力氣吆喝,果蔬新鮮的品質已成為吸引顧客的“金字招牌”。
有意思的是,早晨8點鐘之后,路上擺攤的菜販果農各自散去,片刻前的熱鬧也消失得干干凈凈。
踏著露水而來,又在露水消散時離開,這里也被周邊居民親切地稱為“露水市集”。
俯瞰海恒社區“露水市集”。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菜販梁大娘就住在附近康利園小區,平日里仔細地照顧著一小塊菜地,“茄子、黃瓜、辣椒,都是給自家孩子吃的,肯定新鮮,不打農藥!”孫大娘介紹,自己在市集上賣菜有六七年了,這里不同于市場,沒有管理費,很適合拿一些自家吃不掉的蔬菜來販賣,一天也能掙二三十元。
81歲的佘大爺一早從廬江縣趕過來,“有時候來看孫子,我也會多裝上一些菜,一會就能賣光。”佘大爺利索地給顧客擇菜,又忙著把菜葉收拾進袋子里,“政府開辟一塊擺攤區域,我們要共同愛護環境。”
海恒社區“露水市集”。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露水市集”開市8年間,生意一直紅紅火火。陳先生是攤販的老主顧,每天晨練結束總要帶點新鮮蔬菜回家,他坦言,“露水市集”吸引人的是菜販們席地而坐的煙火氣,“沒有‘一刀切’將路邊攤全部取消,這非常好!”
不到150米的無名小路,既是市民享受煙火氣的場所,也是不少家長接送孩子、上班出行的必經之路。怎樣滿足市民的多重需求,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治理智慧。
俯瞰海恒社區“露水市集”。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為保障“露水市集”的秩序,合肥經開區城管隊員、環衛工人,以及市集所在地福祿園社區的工作人員也相應調整了工作時間。每天6點鐘不到,就有社區工作者出現在馬路兩側,密切關注著市集的狀況。
“工作人員關注的重點,放在秩序和環境維護上,對菜販上馬路占道經營等行為進行勸導,環衛工人也會對遺留垃圾進行清掃,并不會打擾他們的正常經營。”福祿園社區黨委書記范玉霞介紹,考慮到市民上班時間,社區也與菜販達成默契,8點鐘后陸續離開還路于民。
海恒社區“露水市集”。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露水市集”運行8年來,給市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和煙火氣,基層管理人員以“自我加壓,方便他人”的工作態度和方法,為城市治理帶來了精度和溫度。
“下一步,社區將進一步規范管理,聯合市場監督、交警等部門,在不影響交通和環境的情況下,讓市場更加規范,打造市民喜愛的具有煙火氣的‘露水市集’。”范玉霞如是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