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莎的主管教練邱貽可,最近在微博發了篇長文,算是把自己這兩年來的心路歷程、帶隊成績甚至場外壓力都攤到了桌面,說實話,這種公開“攤牌的操作在中國體育圈還挺少見——尤其是主教練親自下場,把網暴帶來的負面影響講得明明白白,連家人都沒能幸免于“口水大戰,這畫面想想都讓人窒息,問題來了,體育圈到底怎么了,怎么連教練都要出來“點贊回懟了呢?
其實邱貽可這篇長文一擺出來,信息量還是蠻大的,他沒回避爭議,先把成績擺出來:2022年2月上任,截止2025年7月,孫穎莎拿下女單冠軍19個,雙打16個,團體7個,世界排名第一163周,連續156周女單第一,別說在中國女乒,就是放在全世界,這履歷也夠唬人了,這種高強度、持續穩定的輸出,背后肯定不是“擺爛能解釋的,但偏偏網上總有人揪著一兩場失利“對噴教練,說什么不會用人、保守戰術、耽誤球員之類的,仿佛一場沒贏下來就等于全盤皆輸,這種“贏了全靠隊員,輸了全賴教練的邏輯,屬實讓人無語。
說白了,中國乒乓球的金字招牌從來都不是某一個人撐起來的,邱貽可自己也說了,成績主要還是靠運動員的刻苦訓練,但教練的作用絕不是“拉拉隊長那么簡單,誰都知道頂級體育競技沒有常勝將軍,狀態起伏、對手變化、傷病困擾甚至場外干擾,哪一個能說你百分百把控得住呢?但偏偏有些鍵盤俠就是喜歡事后諸葛,輸了就開始“復盤各種戰術失誤,說教練不行,說隊員心態崩,其實真懂球的都明白,有時候就一分兩分的事,放到奧運會、世界杯這種大場面,偶發性絕對比你想象得多。
再說說這次輿論風暴的“后手,微博官方其實動作很快,號稱清理了700多個違規賬號,禁言的禁言、封號的封號,違規內容也刪了7800多條,這種“嚴打放在以往可能還會被吐槽“運動式執法,但這次大部分球迷反而拍手叫好,為什么?因為真的是被這些無底線“對噴煩透了,正常討論、理性批評沒問題,可動輒人身攻擊、造謠抹黑,甚至翻舊賬、罵家人,這已經不是普通的“噴子行為,而是變成了網絡暴力,互聯網真不是法外之地,誰都不能拿著鍵盤當盾牌,隨便沖別人開火。
你說巧不巧,邱貽可的這番自述,其實也戳中了不少教練員和運動員的痛點,這兩年,很多體育人都被網暴“教育過,贏球的時候刷屏“牛逼,一旦輸球立馬群嘲“擺爛,有時候甚至連個人生活都被扒了個底朝天,球員本身抗壓能力或許還行,但家人、團隊成員真的很難做到完全無感,尤其是在社交網絡這種“放大器之下,一句不負責任的話可能傳遍全網,帶來的傷害遠比你想象的要大。
再退一步講,競技體育從來不是一錘子買賣,邱貽可能帶出孫穎莎這樣級別的球員,肯定是有一套方法論的,那些說教練“吃老本、“靠天賦躺贏的說法,其實是對整個團隊的不尊重,真正的懂球人都知道,乒乓球的戰術、心理、體能、團隊配合,每一環都不能掉鏈子,哪怕你天賦超群,沒有系統的訓練和科學的指導,早就被淘汰了。
當然,并不是說教練和隊員就不能被批評,競技體育本來就是成王敗寇,誰都要面對壓力和質疑,但批評應該建立在事實和理性之上,而不是用情緒發泄或者跟風起哄,尤其是在網絡時代,輿論的力量遠比過去要大得多,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輿論風暴,這一點,無論是球員、教練還是普通網友,其實都該有點基本的媒體素養。
最后說回孫穎莎和邱貽可,其實他們面對的壓力遠比外界想象得大,成績好時全網點贊,失利時瞬間“反噬,這種極端的情緒化反應,其實對整個中國體育生態都是一種消耗,大家都想看到中國乒乓球一帆風順,但競技體育的魅力恰恰在于不確定性,有輸有贏才是真實的賽場,過度神化、絕對化只會讓賽場外的氣氛越來越緊張,最后誰都得不到好處。
所以,邱貽可這次站出來發聲,既是為自己和隊員“正名,其實也是對整個體育圈的一種提醒,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理性才是最好的助攻,期待未來的乒乓球賽場,大家更多關注比賽本身,少點場外的“對噴,讓運動員和教練員能專心追夢,也讓球迷們享受真正的體育精神,這才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