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區域
再突破·新引領
編者按從全局上謀勢,向關鍵處突破,以發展促協調。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重點區域,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先行探路、引領示范、輻射帶動作用。中國經濟時報·經濟地理策劃“加快重點區域集中突破和引領帶動”系列報道,本期聚焦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探訪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
—重點區域·高新區①—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魏昊星■李秦 周桂
盛夏的陽光掠過荊門高新區連片的黃色廠房,億緯鋰能超級工廠的生產線上,機械臂每60秒就完成一組電池的封裝。這片占地4000畝的鋰電產業基地,13年前還是一片農田,如今已見證著億緯鋰能從3GWh產能飆升至169GWh、2024年突破400億元產值的跨越。這不僅是一家企業的成長軌跡,更是荊門高新區逆襲之路的生動縮影。
如今,荊門高新區已吸引60家上市公司落戶,擁有4家年產值超300億元的企業,2024年工業總產值達1921億元,實現了產業從“不可能”到“一定能”的跨越。
破局:從“閉門羹”到“投資潮”
在荊門高新區招商服務中心的檔案里,曾記錄著這樣的片段:早期該區干部外出招商時,經常得到這樣的答復:“荊門掇刀?沒聽說過。投資?不可能!”而如今,這份記憶已被60家上市公司的投資協議所覆蓋,劉金成、曹德旺、李寧等企業家的名字,頻繁與這片土地關聯在一起。
在汽車行業,這一轉變尤為顯著。2019年,園區內的獵豹汽車項目陷入破產清算。2020年長城汽車荊門分公司落戶后,這里搖身一變成為華中重要的整車生產基地。2024年,該公司生產整車15.3萬輛,實現產值333億元,成為湖北省單個企業新增產值排名第二的企業。
崛起:四大企業構筑產業高地
億緯動力、長城汽車、格林美、荊門石化這4家年產值均突破300億元的龍頭企業,共同構筑起荊門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支柱。在格林美的展廳里,廢舊電池經過處理轉化為高純度金屬材料的流程清晰可見。該企業在“鎳鈷鎢稀有金屬回收利用、超細鈷粉循環再造、動力電池用超高鎳三元前驅體制造”三個領域做到了全球領先,真正實現了“把垃圾資源化、化腐朽為神奇”。
在荊門石化的中控室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特種油生產數據。2024年,該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28.23億元,稅收85.37億元,創歷史最好紀錄。目前,其特種油產量和市場份額穩居全國前三,68#、100#工業白油等多個產品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
集群:三大鏈條撐起發展脊梁
荊門高新區與掇刀區一體化運行,雖僅占荊門市4%的面積,卻創造了巨大的產業增量。2020年全區工業總產值為588億元,2022年為1138億元,2024年逆勢攀升至1921億元,產值基本每兩年翻一番。
這里是華中地區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基地,集聚35家鋰電產業頭部企業,形成年產值近千億元的鋰電全生命周期產業鏈。
汽車產業從無到有,短短幾年間,精誠工科沖壓件及智能懸架、曼德電子電器系統、諾博汽車內外飾、柳州五菱汽車底盤等50余家汽車零部件配套項目相繼落戶掇刀區。2022年至2024年,掇刀區的汽車產業產值從182.4億元躍升至524.2億元,正朝著千億級目標邁進。荊門石化的轉型,延伸了上下游產業鏈條,掇刀傳統的化工產業也因此翻開了新的篇章。
密碼:服務精神激活發展動能
“億緯轉型動力及儲能電池領域時,荊門高新區支持產業基金10億元。”荊門高新區企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為了推進億緯項目建設,荊門高新區有機關干部脫產兩年駐企服務。一個月為長城汽車招工6000人、落實5000個床位,18天為科達利完成30多萬立方米土石方工程,這樣的效率在園區已成常態。
“荊門高新區是我親自選定的地方,真的是一塊投資的風水寶地。”曹德旺選定這里作為福耀玻璃的中部布局點,如今該工廠已成為福耀集團效益最好的基地之一。李寧(荊門)產業園現已成為李寧集團在全國最大的體育用品生產基地和物流集散地,全國市場50%以上的李寧體育運動裝備均發自荊門。“在荊門投資,一切皆有可能!”該集團董事長李寧的感慨,道出了企業家共同的心聲。
圖片來源:荊門市人民政府官網
總 監 制丨王列軍車海剛
監 制丨陳 波 王 彧 楊玉洋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曹 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