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紛飛的俄烏戰場,鳳凰衛視記者無畏堅守:盧宇光親歷瓦格納興衰,在巴赫穆特100多人的地下室報道,更三度險遭炮火奪命;陳瑩、劉備等深入戰壕與“無人區”…超10位鳳凰記者累計駐守前線超千日,以華人視角記錄這場曠日持久的沖突。
他們手持麥克風而非槍械,用鏡頭與生命刻錄歷史,疲憊中堅持“記錄這一刻”。
全程見證瓦格納軍團
從混亂到近乎瓦解的全過程
盧宇光:
“新聞記者,抵達十分重要?!?/strong>
這只曾被外界廣泛視為俄羅斯政府“影子部隊”的雇傭軍團,在經歷種種風波之后,如今早已被整合消化入俄國防部系統之內。鳳凰衛視記者全程見證瓦格納軍團從混亂到近乎瓦解的全過程。
在這場長達三年半的拉鋸中,要說最血腥、最漫長的戰場,莫過于那場被稱為“絞肉機”的巴赫穆特戰役。
鳳凰衛視記者盧宇光在前往巴赫穆特的途中遭遇烏軍火箭彈襲擊,停在路邊的車輛被炸毀,他與司機在超市內僥幸逃過一劫。
盧宇光在住了100多人的地下室內進行前線報道,里面“什么味道都有”,以致他時常“氣悶氣短”。
隨著巴赫穆特激戰的持續,前線瓦格納雇傭軍團與俄軍方的矛盾逐步顯現。2023年6月23日,瓦格納創始人普里戈任發動兵變。盧宇光、尹莉等一行人馬上從扎波羅熱開車500多公里趕到羅斯托夫頓河。6月24日晚,鳳凰衛視記者盧宇光第一時間抵達瓦格納撤軍現場。
然而瓦格納兵變并未給俄烏戰局帶來太多波瀾,普里戈任行蹤成謎。戲劇性地在兩個月后,普里戈任在俄羅斯特維爾州庫任基諾墜機身亡,鳳凰衛駐莫斯科記者尹莉,第一時間赴墜機現場進行報道。
深入烏克蘭戰俘營:
戰爭創傷困擾著每一個人
戰爭創傷困擾著戰場上的每一個人。鳳凰衛視記者劉備獲特別允許前往烏克蘭戰俘營進行采訪。
鳳凰衛視記者 劉備:
“進入戰俘營之后,我比較驚訝的是我們可以去和戰俘非常近距離的接觸,坐在同一個桌子上吃飯。當時帶著一位烏克蘭的翻譯一起在戰俘營拍攝,翻譯是一個身材比較嬌小的烏克蘭女生,我采訪這些戰俘的時候,她非常不自在,她說因為這些人來到烏克蘭就是為了殺烏克蘭人的,所以她沒有辦法跟這些人對視,感覺到非常恐懼。”
202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聲稱將在上任后24小時內結束俄烏戰事。然而俄烏雙方在歷經了數輪艱難和談之后,停戰的希望依然渺茫。
2025年3月,戰火持續,記者陳瑩深入烏東前線哈爾科夫,在位于俄烏接觸線不足10公里的烏陸軍四人作戰小隊居住的地下掩體進行采訪。
“我們手里拿的不是槍,而是麥克風”
自2022年俄烏沖突開始至今,盧宇光已持續駐守沖突一線超1200天,成為全球華語媒體中深入俄烏戰場報道時間最長的記者。
在烏克蘭頓涅茨克進行采訪時,盧宇光感受記錄下戰時艱苦的生活,停水下使用“渾身皮膚發紅”的電廠廢水,并睡在“最安全”免受炮火襲擊的廁所地下。
2025年6月26日下午,正在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采訪的記者盧宇光,遭遇烏克蘭無人機攻擊。盧宇光頭部受傷,隨即被送往救助站處理傷勢。在醫院進行包扎后,盧宇光拒絕了轉院莫斯科的提議,重返前線進行新聞報道。
鳳凰衛視資訊臺副臺長 劉粵瑛:
“我們手里拿的不是槍,而是麥克風。”
如今,這場看不到盡頭的戰事已向第四個年頭邁進。每一個人都希望戰爭能盡快結束,但記者們仍堅持回到前線,因為他們要“記錄這一時刻?!?/strong>
俄烏沖突這三年多,鳳凰有超過10位記者堅守在俄烏前線累計報道上千天,是華語媒體中報道時長最長、獨家最多的媒體。
這場未終之局仍在被記錄,祈愿和平早日到來。
本周六晚22:00
鳳凰衛視中文臺特別呈現
《未終之局——鳳凰記者俄烏戰地實錄(下)》
敬請關注!
編輯:康烏日根達來(德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