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拿下荊州后,把一個人從監獄里放了出來,劉備當即大怒:伐吳!
呂蒙白衣渡江后,你以為孫權在閑著喝茶嗎,非也,孫權這老小子,詭計可多了。孫權竟然悄咪咪地把一個人從荊州的公安縣“監獄”里給放了出來,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被劉備變相軟禁在公安縣城的劉璋。公元214年,劉備奪取了劉璋的益州,劉備并沒有殺掉劉璋,畢竟是宗親關系,做事情不能那么絕。于是,劉備將劉璋遷往了荊州公安縣城,變相軟禁了起來,劉璋的長子劉循則留在了益州成都。
《三國志》記載:先主遷劉璋于南郡公安,盡歸其財物及故佩振威將軍印綬。劉備還算夠意思的,把劉璋關在公安,讓關羽看管起來了,而且還把劉璋原有的財物和官職繼續保持,那么,劉璋在公安至少不愁吃不愁穿了。
可沒想到的是,孫權這老小子!竟然打起了劉璋這張牌!孫權竟然把劉璋從公安縣城放了出來,遷移到了秭歸縣城,并且,孫權重新把劉璋從名義上恢復為了益州刺史。《三國志》記載:孫權殺關羽,取荊州,以劉璋為益州牧,駐秭歸。劉璋卒。
孫權這一招,可以說絕了!1、把劉璋重新捧回益州刺史,就是拿劉璋將了劉備一軍,你劉備是假的益州刺史,真的益州刺史是劉璋;2、把劉璋從公安縣城帶到秭歸縣城,秭歸和益州非常近,對益州的領土虎視眈眈。
孫權這么做的目的很簡單。
其一,劉璋在益州統治幾十年,可謂是根深蒂固,益州本地派系、和原劉璋派系的很多官員,人心都會浮動,畢竟劉備才占領益州5年啊。比如黃權、嚴顏這種當初極力擁護劉璋的派系人員,他們肯定不可能心里對劉備沒意見啊。
其二,拿劉璋當炮灰,秭歸就在白帝城旁邊,劉備一旦伐吳,劉璋妥妥就是炮灰了。后來夷陵之戰其實就是在秭歸夷陵附近爆發的,劉璋本人也就是死于公元221年,可能是嚇死的,被孫權當炮灰了,而劉備大軍真的打過來了。
其三,擾亂劉備內部,瓦解人心。上庸的孟達背叛了劉備,其中有一個原因肯定就是劉璋在秭歸。法正、孟達和劉璋是有背叛的仇恨的,萬一孫權打上庸,孟達根本就沒靠山了,所以投奔曹丕去了。
其四,群臣就沒幾個同意劉備伐吳的,就劉備大怒:伐吳!畢竟劉璋在秭歸,劉備麾下的文武多少都會有所顧忌,但劉備是非打不可的!孫權這都欺負到家門口了,在劉備的頭上拉屎撒尿了。
劉備當即大怒:伐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