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以下簡稱“克州”)在阿圖什博物館和主題成就館舉行一系列活動。
館內圖片。張淑琴 攝
本次活動旨在深入了解克州歷史文化與發展成就,深刻感受這片土地的歷史厚度、文化深度和發展速度。
2024年,自治州轄阿圖什市和阿克陶、烏恰、阿合奇3縣。下轄36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266個行政村、58個社區,全州總人口63.21萬人,主要由柯爾克孜族、維吾爾族、漢族等11個民族組成。
館內圖片。張淑琴 攝
主題成就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砥礪奮進70載 萬山之州譜新篇”為主題,由序廳、深情厚愛、歷史足跡、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尾廳9個部分組成。
克州博物館館內設置“文明足跡源遠流長”、“自然風物魅力西陲”等7大展示單元,通過1154件(套)藏品(含21件珍貴文物),全方位展現克州悠久歷史、壯美風光、民俗風情與戍邊精神。
講解員對參觀者進行講解。張淑琴 攝
當講解員帶大家參觀到“黨徽大叔”阿布都加帕爾·猛德的圖片時,有些參觀者的眼眶早已濕潤了。當時,阿布都加帕爾看見游客的汽車陷入泥潭,和同伴反復嘗試幫忙推車,游客脫困后想付錢表示感謝,大叔擺擺手說“錢,不用”,并驕傲地亮出胸前的黨員徽章的畫面仍歷歷在目。這也是“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的生動寫照。
來到克州主題成就館的韓淅卓表示:“能與‘黨徽大叔’合影讓我倍感榮幸,讓我深刻體會到基層黨員對信仰最樸實的堅守。這張合影不僅是個人珍貴記憶,更讓我讀懂了‘平凡鑄就偉大’的深意?!?/p>
參觀者韓淅卓與“黨徽大叔”的合影。張淑琴 攝
克州截止目前有1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4個國家級非遺項目(不含其他地區申報的柯爾克孜族刺繡),柯爾克孜族服飾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之一??聽柨俗巫宓膫鹘y服飾與游牧的生產生活方式相適應,其中氈帽是柯爾克孜族最鮮明的標志。
柯爾克孜族服飾也成為了特色文旅資源,開發相關文創產品、服飾寫真等,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也增進了對克州文化的了解。
柯爾克孜族服飾。張淑琴 攝
克州邊境線1133.7公里,是名副其實的“邊防大州”。在博物館展區,人民楷?!既悻敽埂っ斩淇滔碌摹爸袊倍至瞵F場人員為之動容。她是新疆克州烏恰縣吉根鄉冬古拉瑪通外山口的一名護邊員。
她扎根祖國邊疆,將“一生只做一件事,我為祖國守邊防”踐行到了極致。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瑪邊防線上60多年如一日巡邊護邊,幫助無數人、感動無數人。2019年9月,被授予“人民楷?!眹覙s譽稱號。
布茹瑪汗·毛勒朵刻下的“中國”二字。張淑琴 攝
主題成就館以時代為紙、奮斗為序,用數據與實景鋪展七十載砥礪征程——從援疆情誼到富民新貌,從團結同心到山河煥顏,將發展的脈搏與家國的關懷清晰鐫刻。
博物館則以文物為筆、非遺為墨,在時光長卷中勾勒出柯爾克孜族服飾的針腳紋路、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印記,讓千年文脈在器物與技藝中生生不息。
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對地域文明的回望與致敬,更是一場對“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生動體悟——在這里,每一件文物都是團結的見證,每一項成就都是同心的注腳,最終匯聚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澎湃力量,也為邊疆的過去與未來,寫下最動人的注腳。
(中國日報 記者 毛衛華|張淑琴)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