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北京SKP商場里,一個19歲的女孩刷爆熱搜。 她穿露肩裝搭緊身牛仔褲,高挑身材配清冷氣質,嘴唇幾乎看不出痕跡,她是王菲的女兒李嫣。
而18年前,她出生時帶著先天性唇腭裂,上唇裂痕如三瓣花般外翻,被媒體稱為“兔唇嬰兒”。
2006年,李嫣的出生讓王菲和李亞鵬陷入兩難。 產檢時醫生已提示胎兒唇腭裂,建議終止妊娠,但王菲堅決拒絕:“我們的信仰不允許放棄她。 ”
孩子出生后,夫婦倆面對的是更殘酷的現實:唇腭裂發病率約1/700,不僅影響容貌,更會阻礙呼吸、進食和語言發育。
普通家庭若遇此境,可能因手術費壓垮生活,而王菲的選擇是,用金錢和資源對抗命運。
三個月大時,李嫣在北京接受第一次修復手術。 醫生將外翻的嘴唇縫合,雖留明顯疤痕,但為后續治療打下基礎。
此后,她的醫療檔案成了跨國任務清單:1歲半第二次手術、5歲第三次手術、12歲植入鼻部填充材料、15歲激光祛疤……
每一次推進都伴隨天價賬單。知情人透露,單是第一次手術便花費幾十萬,而18年累計手術超10次,總費用或突破2000萬。
頂級醫療資源的調度遠超常人想象。 2014年,李嫣在瑞士接受關鍵手術:醫生從她髖骨取碎片,顯微雕刻后填補上頜裂縫,誤差需低于0.1毫米。
2023年,她專程做鼻子矯正術,3D建模精度精確至一根發絲的粗細。2024年臺北終術,納米激光模擬唇紋的自然紋路,僅耗材費就抵得上三線城市一套房首付。
當李嫣在手術臺上經歷精密修復時,中國90%的唇腭裂患兒家庭正面臨另一種現實。 國內基礎修復手術約3-5萬元,但復雜病例需多次調整,普通家庭往往因經濟壓力放棄美觀性治療。
一名基金會救助的女孩術后仍因容貌被嘲“裂嘴妹”,抑郁退學;而李嫣9歲辦畫展、12歲走T臺,王菲用“洗腦式贊美”灌輸自信:“你很美,一點問題沒有”。
資源鴻溝同樣撕裂教育路徑。 李嫣14歲入讀瑞士貴族學校,年耗資數十萬,課程涵蓋馬術、多國社交禮儀;19歲進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學設計。
同期,河北某縣唇腭裂患兒母親為湊手術費,白天打工夜間擺攤,孩子因治療延誤發音含糊,被普通小學拒收。
公眾視線中的李嫣越發光鮮。 2024年機場街拍引發“換頭”驚嘆后,時尚博主夸她“側臉精致”,港媒標題直呼“蛻變奇跡”。
她曬術后照配文“輕舟已過萬重山”,王菲轉發點贊。 而嫣然天使基金救助的另一個孩子,術后唯一留念是躲在醫院走廊抿嘴的照片,母親說:“能吃飯說話就知足了,哪敢想明星同款? ”
爭議始終伴隨特權敘事。有網友質問:“同樣兔唇,李嫣修復如換頭,普通人只能帶著疤活,這公平嗎? ”
另一些人反駁:“父母愿花錢治孩子,何錯之有? ”社會學家趙六點破核心矛盾:當“完美修復”被包裝成勵志童話,普通人被迫承受“不夠努力”的隱形指責。
一名母親在基金會留言區崩潰:“看了李嫣的故事更焦慮,我家孩子手術失敗,是因為我們窮就不配嗎? ”
嫣然基金本身亦陷兩極評價。 成立18年,它資助超4萬例手術,單例成本約1.5萬,被譽“公益典范”。
但2013年,舉報人周筱赟質疑5500萬善款去向不明,矛頭直指李亞鵬“借公益洗錢”。
盡管民政部核查后稱無違規,李亞鵬仍因債務糾紛被列為失信人,一邊是基金會的“慈善光環”,一邊是創始人4000萬債務壓身。
李嫣的社交賬號下,兩種世界持續碰撞。 她曬露營照獲贊“女神蛻變”,評論區卻有人算賬:“露肩上衣值我半年工資”。
她分享留學日常,網友追問:“倫敦學費頂多少臺手術費? ”而某貧困縣診所里,醫生對排隊等手術的家長搖頭:“激光修復? 我們這兒只?;竟δ堋?。
王菲的堅持終換來醫學意義上的成功。 李嫣的嘴唇從三瓣裂痕到近乎無痕,從紗布包裹到露肩街拍,18年千萬投入抹平了先天缺陷。
但那張完美面孔背后,更多唇腭裂兒童仍在等待,等待基礎手術名額,等待校園霸凌消失,等待一個不必“換頭”也能被平等看待的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