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臺海有事,我們要面對的,極可能是一個立體的、三條戰線同時開打的局面。而我們真正能壓上命運的底牌,那張最讓我們心里有底的王牌,或許并非是那些高精尖的明星武器。
第一條戰線,是炮火連天的正面戰場。就在臺灣海峽,我們的“圍臺”軍演已經常態化,從去年賴清德上臺后的“聯合利劍-2024A”,到今年針對美國最新一輪對臺軍售的“聯合利劍-2025B”,大家都能從新聞里看到。我們的火箭炮都能越過所謂“海峽中線”。
這條戰線,是硬碰硬的軍事對抗。我們的福建艦電磁彈射器把殲-35送上天空,我們的殲-20踹開對手的防空大門,我們的055大驅護衛兩棲登陸艦。這些力量,是收復家園的拳頭,缺一不可。盤踞多年的軍事要塞,加上美國這幾年“豪豬化”的武裝,這條戰線必然是血與火的考驗。
第二條戰線,在南海。我們的南海,像一個巨大的聚寶盆,但四周也犬牙交錯。這幾年,菲律賓的小馬科斯政府跳得最高,仗著背后有美國撐腰,在仁愛礁、黃巖島問題上反復橫跳。
這是偶然嗎?當然不。這是美國精心設計的“南海牌”。你想想,一旦臺海開打,美軍會閑著嗎?他們大概率會以《美菲共同防御條約》為借口,在南海方向制造第二個著火點。他們的航母打擊群,可能會以此為據點,襲擾我們的海上生命線,牽制我們在臺海方向投入的兵力。
這就等于是在我們家的南大門放火,讓你首尾不能相顧。這條戰線,同樣是真刀真槍的軍事對峙,考驗的是我們的海軍、空軍在廣闊海域的控制能力。我們的航母戰斗群,在這里就要發揮巨大的作用,但它更多是扮演一個“區域拒止”的保護者角色,而不是臺海戰場的攻堅手。
第三條戰線,看不見硝煙,卻比真槍實彈更要命。這是一場圍繞著經濟、科技、金融和輿論的全面戰爭。
還記得俄烏沖突后,西方對俄羅斯發起了怎樣的制裁嗎?凍結海外資產、踢出SWIFT國際結算系統、禁運高科技產品。這一套組合拳,他們為我們準備得只多不少。到目前為止,美國已經聯合了G7,多次開會討論“涉臺突發事件下的經濟應對方案”。說白了,就是提前演練怎么在經濟上絞殺我們。
華為的經歷,只是一個預演。一旦開戰,所有中國在海外的資產都可能面臨風險,我們的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可能會面臨徹底的芯片和技術斷供。這是一場針對14億人飯碗的戰爭。你口袋里的錢會不會一夜之間貶值?我們賴以生存的進出口貿易會不會被切斷?這才是真正考驗我們國家韌性的地方。
所以,三條戰線,犬牙交錯,互為因果。臺海是核心,南海是側翼,經濟是全局。這是一個系統戰,考驗的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那么,在這樣極限的壓力下,我們最能依靠的是什么?
今天的中國,就是21世紀的“人民的兵工廠”。我們的工業產值,超過了美國、日本、德國的總和。這是什么概念?就是說,在常規戰爭的消耗戰里,我們能以一種讓對手絕望的速度,去補充戰損,去生產彈藥。
舉個例子,造船業。2024年全年,全球的造船訂單,我們拿了一半以上。我們的船塢里,這邊055大驅在建,那邊巨型LNG運輸船在鋪龍骨,再旁邊可能就是世界最大的集裝箱貨輪。這種軍民融合、平戰轉換的能力,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
戰爭打到最后,打的就是后勤,打的就是生產力。當我們的殲20在前線搏殺時,后方的工廠正在24小時不停地生產新的飛機和導彈。當我們的戰艦在南海對峙時,船廠里更多的戰艦正在準備下水。這種近乎無限的“血條”,才是讓對手真正忌憚的地方。這種能力,比擁有幾艘無法快速補充的先進航母,更具決定性意義。
第二張底牌,是一張讓所有海上強權都不得不三思的王牌:東風快遞,使命必達。
航母是很厲害,一個航母戰斗群,就是一個移動的海上堡壘。但它有個致命的弱點:它是一個巨大的、移動緩慢的靶子。
我們的科學家們,幾十年磨一劍,搞出了一整套“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體系。這套體系的核心,就是以“東風”系列為代表的各種中遠程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導彈。
比如DF-21D和DF-26,被稱作“航母殺手”。它們從內陸發射,在大氣層外高速飛行,末端再入大氣層,以極高的速度砸向移動中的航母。還有DF-17,那種水漂彈道,現有的反導系統基本無法攔截。
這意味著在我們的家門口,在第一島鏈內,甚至延伸到第二島鏈,任何想干預我們家務事的海上編隊,都將時刻籠罩在“東風快遞”的瞄準鏡之下。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海戰的游戲規則。美軍的航母,是用來欺負沒有還手能力的小國的,在面對一個擁有完整A2/AD體系的大國時,它就必須掂量掂量,靠近的風險和代價。
這,才是我們面對強敵干預時,最大的底氣所在。它為我們的正面戰場,撐開了一把巨大的保護傘。
最后一張底牌,是我們這個民族傳承了五千年的、刻在骨子里的集體意志和堅韌。
抗美援朝,我們面對的是武裝到牙齒的、以美國為首的17國聯軍。當時的中國,一窮二白,工業基礎幾乎為零,剛打完解放戰爭,百廢待興。武器裝備天差地別,后勤補給難如登天。但我們為什么能把他們從鴨綠江邊打回三八線?靠的就是一股氣,一股“我們不惹事,但絕不怕事”的民族血性。是那種為了保家衛國,愿意付出一切犧牲的決心。
今天的中國,早已不是70多年前的中國。我們的物質基礎,我們的科技實力,我們的軍事力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那股精神,那股集體主義的、為了共同目標而奮斗的意志,依然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這種源自于歷史和文明深處的強大凝聚力,是任何物質武器都無法替代的。它是我們承受戰爭代價、頂住外部壓力、最終走向勝利的心理基石。
所以,再回到最初的問題。一旦臺海有事,我們依靠什么?
我們當然依靠我們先進的航母、戰機和驅逐艦,它們是保家衛國的利劍。
但我們更深層的依靠,是足以碾壓對手的工業產能,是讓強敵不敢靠近的“東風”真理,更是我們14億人團結一心、絕不屈服的鋼鐵意志。這三者結合,構成了我們應對一切風浪的真正底牌。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23).《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