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揮舞起“關稅大棒”,宣稱已獲美國總統特朗普支持,擬通過一項法案:若中國、印度、巴西等國繼續購買俄羅斯能源,將面臨500%的懲罰性二級關稅。
他直言中印“維持普京的戰爭機器”,并揚言法案在美國參議院獲84名兩黨議員聯署,幾乎勢在必行。
林賽·格雷厄姆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就在回應中斬釘截鐵的表示,關稅戰沒有贏家,脅迫施壓解決不了問題。”同一天,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訪華,中俄外長會談的鏡頭傳遞出無聲的默契。
而風暴眼中的印度,卻悄然轉向——印度石油部長哈迪普·辛格·普里在7月18日公開表態:“若美國切斷俄油供應,印度將從其他40國滿足需求。”
印度
印度的“退讓”看似突然,實有深意。首先,俄羅斯石油占印度進口總量的35%,但2025年私營煉油巨頭信實工業和納亞拉能源承擔了其中一半采購量。這些企業與歐美資本關聯緊密,極易受制裁波及。
另外普里強調,印度已將石油來源國從27個擴至40個,圭亞那、巴西、加拿大成為新選項。同時,印度加速本土勘探,試圖降低“斷供”風險。相比中國“反對長臂管轄”的強硬立場,印度選擇“技術性妥協”。有印媒透露,政府正游說美國爭取豁免權,以“減少對俄依賴”換取關稅網開一面。
俄羅斯石油
格雷厄姆的威脅看似兇猛,實則外強中干。美俄貿易額已跌至數十億美元,近乎“脫鉤”,制裁難傷俄根基。而此前中美關稅戰以美國“舉白旗”而“休戰”,500%關稅恐重蹈覆轍——中國上半年GDP增速5.3%,出口增7.2%,經濟韌性遠超預期。
同時普京的“向東看”戰略成效顯著,中俄貿易額連創新高,人民幣結算占比超90%。即便印度退縮,俄油仍可經中國港口轉口,或通過“影子船隊”進入亞洲市場。美國對俄新制裁與歐盟步調矛盾。歐盟剛推動第18輪制裁欲壓低俄油價格上限,但特朗普政府明確拒絕配合,擔心破壞俄烏和談。美歐裂痕讓“次級制裁”效力大打折扣。
中俄關系
從特朗普4月對華加征145%關稅到如今500%的威脅,美國沉迷于“數字恐嚇”,但實際稅率經談判已回落至50%左右。法律層面,美國聯邦法院多次裁定總統無權實施全局性關稅,所謂法案可能淪為“政治表演”。印度“滑跪”實為精密避險——既避免與美國硬碰硬,又保留俄油采購渠道。
這種“騎墻”恰折射美國主導秩序的瓦解:當制裁泛濫成災,反成各國加速“去美元化”的催化劑。而中方堅持“勸和促談”的烏克蘭立場,將能源貿易與政治解綁。俄羅斯科學院專家謝爾蓋指出:“中國以市場規則應對政治威脅,反而讓美國關稅失去道德制高點。”
當美國揮舞關稅大棒時,它真正擊中的或許是自己的影子。正如商務部坦言:“人為脫鉤斷鏈不可能成功。”石油的流向從未屈服于政治恐嚇,它只遵循最簡單的真理:需要它的人,終會找到新的路徑。小國看利弊,大國看格局。
當中國以“反制工具箱”捍衛貿易權利時,印度正用“供應鏈魔術”閃轉騰挪。這場博弈遠未到終局,但兩點趨勢已然清晰:其一,美國濫用關稅工具終將反噬自身霸權信用;其二,全球能源秩序的重組,已從“廉價俄油狂歡”步入“高風險博弈”深水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