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的兩句話,鎖死了中韓關系的上限。
據報道,最近這段時間,受到韓國某些政黨煽動,首爾明洞等地區出現了規模不等的反華集會游行,我國大使館已經提出交涉,并提醒在韓國的中國人注意安全,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與韓國國內的政治性集會保持距離,防止集會游行的韓國人出現過激行為。
聯合國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出,韓國國內對中國人的仇恨言論增加,由此可見,韓國國內的反華情緒很可能已經處于失控邊緣。
那么問題來了,韓國人的反華情緒,從何而來?答案其實前面已經提到了,那就是韓國政黨的煽動。
自尹錫悅下臺后,很多支持尹錫悅的政黨以及尹錫悅的支持者,都想把中國扯進韓國去年發生的戒嚴事件中,尤其是今年年初,有韓國記者散布謠言稱中國干涉韓國選舉,雖然事后這些造謠的記者遭到了韓國官方的懲處,但隨后美國白宮對韓國選舉的相關言論,讓中國干涉選舉的說法在韓國依然甚囂塵上。
事實上,炒作中俄干涉韓國選舉是韓國政治人物慣用伎倆,這種炒作本質上就是黨爭的一部分,但依然讓李在明在對華政策上表現出猶豫,最直接的證據,就是李在明在考慮了15天以后,仍然決定缺席我國九三大閱兵,但真正讓李在明退縮的,并不是韓國國內的變數,而是來自美國的壓力。
17號當天,韓國總統李在明與其他政黨高層見面時被警告了。據了解,韓國最大在野黨的高層告訴李在明需要留意一件事,那就是不少美國人誤認為李在明“親華”,這一點給韓國與美國的關稅談判增加了變數。
李在明在當時就給出了回應:說他在處理所有問題時,都將努力把韓美同盟和韓美關系放在首位,同時,他表示,“希望美國不要誤解自己。”言下之意,在李在明的執政期間,發展韓美關系的優先級,高于韓國和其他國家發展關系,這其中自然包括中國,最重要的是,李在明并不希望自己被打上“親華”的標簽。
這兩句話并不簡單,不僅僅是李在明的一次表態,更是李在明政府的一次表態。
畢竟,任何一個國家領導人都不希望被打上親近某國的標簽,普通百姓也都希望本國政府的外交傾向與政策應該以本國利益為核心而非政治傾向。這一點,自然也打破了很多國人對李在明的期待,畢竟,李在明此前很多言論都在積極的向中國展示善意,似乎真的有意修復中韓關系。
或許中韓關系對于韓國政府來說,最大的作用就是當作和美國談判的籌碼,就像李在明在韓國大選期間,被指責過于“親華”時的回答,他認為韓美同盟時韓國外交與國家安全的基石,但不應該把所有籌碼都押在美國身上。很顯然,相較于完全倒向美國的尹錫悅,李在明的手段更加高明,知道借助外部力量來制衡美國在韓國的影響力,甚至趁機想要收回韓國軍隊的戰時指揮權。
那么問題來了,李在明政府真的能讓中韓關系、韓美關系以及韓日關系到達微妙的平衡嗎?可能性不大。
不可否認,特朗普關稅戰的壓力,讓中日韓有了合作的可能,但拋開美國和日本這兩個變數不談,李在明缺席九三閱兵這件事,讓很多國人感到失望,雖然韓國總統來參加抗日戰爭勝利的盛大閱兵活動只是錦上添花,但連錦上添花的事情韓國政府都不愿意做,又從何談起韓國政府想和中國修復關系的誠意呢?
說到底,把韓美關系放在第一位的韓國政府,已經鎖死了中韓合作的上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