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學員,年紀輕輕就晉升為國軍中將,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抗擊侵略者,有效遏制了日軍妄圖吞并中國的野心。
然而這樣一位抗戰功臣,卻也因屢次“臨陣撤離”以及風流成性的行為遭到非議。
更讓人意外的是,這位歷經中國動蕩時期的將領,竟安然活到103歲高齡。
他的兒子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影視明星,他的人生究竟有多傳奇?
青年歲月
1904年,孫元良誕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紹興,出身書香之家。
其父孫廷榮曾任晚清知縣,67歲得子,可惜在孫元良年幼時便去世,留下母親獨自撫養他。
孫元良自小聰慧,熟讀諸子經典,相貌俊朗,氣質出眾。
鄰里皆稱其將來必有成就,卻無人料到,這副出眾外表既成就了他,也為他招致諸多非議。
1922年,孫元良以優異成績考入南京某中學,隨后進入北京大學預科。
彼時正值五四運動浪潮席卷全國,街頭巷尾傳播著新思想、新文化,青年學子滿懷激情,渴望為國家命運貢獻力量。
孫元良聽聞李大釗演講后深受鼓舞,1924年經其推薦,前往廣州報考黃埔軍校。
他毫不猶豫啟程南下,憑借卓越表現,成功成為黃埔一期學員。
雖然軍校生活艱苦,但孫元良適應迅速,軍事成績優異,性格開朗,善于交際,教官皆稱贊其聰慧過人,未來可期。
私下里,他常與同學談論風月之事,略顯輕浮。
彼時正值民國時期,社會風氣漸開,俊朗青年易受女性青睞,孫元良亦難獨善其身。
他的英俊外表與談吐風度,使其在社交圈頗受歡迎,這既是其仕途發展的助力,也為日后爭議埋下伏筆。
從軍校畢業后,孫元良從連長做起,1926年北伐時帶兵參戰,卻在關鍵時刻率部撤退,險遭軍法審判。
幸得薛岳與劉峙為其求情,才免于死罪,此事令他聲譽受損,但也顯示出他靈活應變的戰術理念,即能戰則戰,不能戰則退。
抗戰烽火
進入1930年代后,孫元良逐漸嶄露頭角。
一·二八事變爆發時,他擔任第八十七師第二五九旅旅長,率部堅守上海廟行鎮。
面對裝備精良、攻勢猛烈的日軍,孫元良指揮部隊頑強抵抗,成功將敵軍阻于上海城外。
此役大獲全勝,被國軍視為首次正面擊敗日軍的典范,孫元良因此獲頒寶鼎勛章,聲名鵲起,隨即升任第八十八師師長。
1935年,他借追擊紅軍之機返回四川駐防,次年晉升為中將,成為同期將領中的佼佼者。
然而此時,孫元良的風流習性逐漸顯露。當時上海女學生組成慰問團,攜帶物資前往前線。
他見到其中一名女學生后目不轉睛,態度輕佻,嚇得對方驚叫求助,副官勸阻無效。
此事傳出后,部隊上下皆感羞恥,輿論也紛紛譴責其不知自重,但他對此不以為意,仍繼續指揮作戰,率部頑強抗擊日軍。
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他率領第八十八師守衛上海閘北,堅守長達76天,部隊傷亡慘重。
此役有效打擊了日軍囂張氣焰。
但與此同時,他的“風流”之名也愈演愈烈,戰火紛飛之中,他竟還能抽空與女學生搭話,這份“從容”令人啼笑皆非。
1937年底,南京保衛戰正式打響,他率兩個師兵力防守安德門、雨花臺、中華門。
此前淞滬會戰剛結束,部隊僅剩七千余人,武器彈藥匱乏,面對四萬日軍精銳,實難抵擋。
部下旅長朱赤、高致嵩相繼陣亡,上級下令突圍,孫元良率部撤離,但撤離過程引發諸多爭議。
有傳言稱他未歸隊,而是前往南京丹鳳街青樓,花費四十兩黃金請鴇母藏匿,并認了一位干媽。
蔣介石聽聞后震怒,下令徹查,孫元良則辯稱自己撤至棲霞山,依靠民眾幫助渡江前往武漢。
此事真相至今未明,但“風流將軍”的稱號自此深入人心。
晚年生活
1949年,孫元良隨蔣介石遷居臺灣,正式告別軍旅生涯。
起初他在臺灣經營針織廠,后赴日本開設面館,親自擦桌洗碗,生活低調樸素。
返回臺灣后,他過起了平靜生活,相較于軍政圈內的爾虞我詐,孫元良的選擇顯得更為明智。
他不戀權勢,不貪名利,活得灑脫自在。
孫元良一生結過兩次婚,第一任妻子為上海社會局長之女,1932年結婚,1938年病逝。
兩人育有四個兒子,名字中帶有“思遼”“思熱”,寄托了對東北淪陷的哀痛。
第二任妻子出身名門望族,為他生下七個孩子,其中第五子孫祥鐘最為人熟知,他便是日后紅極一時的影視巨星秦漢。
秦漢出生不久便隨家人遷居臺灣,成年后憑借瓊瑤劇《窗外》走紅,并斬獲金馬獎,成為家喻戶曉的影星。
2015年,秦漢曾參與電視節目,追尋父親抗戰足跡,從上海到南京、重慶,感慨萬千。
晚年孫元良身體硬朗,九十歲時仍行動敏捷。
他最終于2007年在臺北逝世,享年103歲,骨灰安葬于林口頂福陵園。臨終前曾表達愿將骨灰歸葬南京的愿望,或出于對未能守住南京的遺憾。
信息來源:孫元良抖音百科錢江晚報:孫元良:最后的黃埔一期生中國新聞網:秦漢重走父親孫元良抗戰路 其父抗戰獲寶鼎勛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