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北約新任秘書長呂特在布魯塞爾一場閉門會后突然放話,公然對中國頤指氣使,還放狠話威脅中國將遭“巨大打擊”。
并且點名讓中國、印度、巴西三國“主動勸說普京”,否則就要準備“承擔后果”。
同一天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發布安全提醒,建議在烏中國公民做好撤離準備。
一靜一動之間信號已經釋放:中方不接招,不表態,不站隊。
呂特換位換臉,北約焦慮升級
呂特曾在芯片問題上反對美國對華制裁。
但2025年7月初剛坐穩北約秘書長的位置,風格就變了。
從“貿易現實派”轉型“安全強硬派”,呂特的轉身速度很快。
這次點名中國的做法已經不是外交建議,是帶有威脅意味的“命令”。
要理解呂特的言行就得看北約此刻的狀態。
北約內部焦慮加劇,尤其是東歐國家,擔心俄羅斯卷土重來;西歐國家也好不到哪去,通脹沒壓住,民生領域壓力山大。
在這種背景下呂特試圖將戰事長期化的責任轉嫁給“局外國家”,中國、印度、巴西首當其沖。
再加上特朗普的突然“變臉”,呂特更有底氣。
特朗普翻臉,呂特借勢加壓
特朗普前幾年還被稱“親俄”,但這次發言火力全開。
他說如果俄羅斯在50天內不與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就對俄商品加征100%關稅;還提出“二級制裁”概念:誰還跟俄羅斯做生意,我就制裁誰。
特朗普這番話更像是選戰語言。
為了爭奪選票他需要強硬姿態。
呂特則順勢跟進,試圖借特朗普之口對中國發壓。
三國被點名,背后是能源戰線
印度這邊從2022年起就大幅進口俄羅斯原油,2024年全年同比增長超過65%。
這些油還被煉成成品轉出口,部分甚至流回歐洲。
巴西則在糧食、化肥和礦產上與俄保持密切合作。
總統盧拉多次表示,金磚國家不應被迫選邊站。
中國的情況更復雜。
中俄之間沒有違反聯合國制裁決議的行為,但在煤炭、天然氣、石油等領域的合作保持穩定。
呂特點名這三國本質上是想通過制造“道義壓力”,掩蓋西方對俄羅斯制裁效果不彰的尷尬。
中方撤僑提醒,三重信號意味深長
7月15日下午,中國駐烏克蘭使館發布公告提醒在烏中國公民關注安全局勢、準備撤離。
這不是首次發布類似提醒,但這次不同的是時間點與呂特講話重合,釋放出的信號不容忽視:
第一,戰事不會短期結束。
提醒中提到“當前局勢依然嚴峻”,意味著中方預判俄烏沖突將持續,和談并不具現實可能。
第二,中方判斷獨立,不隨西方起舞。
沒有參與任何“勸說普京”的表態,也沒有對所謂“二級制裁”作正面回應,行動優于言辭。
第三,中方不會充當地緣代理。
撤離提醒中未提及俄羅斯,也未暗示對俄立場變化。
這就是中方的立場:不插手、不站隊、不被裹挾。
“二級制裁”設想,操作性低得可笑
對中國、印度、巴西三個大國同時開出“制裁預警”做起來難如登天。
以中國為例,2025年上半年通過中亞天然氣管道進口的俄羅斯天然氣占全國消費總量的18.5%。
說切就切?代價是全球天然氣價格飛漲、制造業成本飆升、通脹壓力擴大。
而且中國與俄羅斯的部分貿易早已實現人民幣結算,繞開美元體系,規避了美方金融制裁渠道。
金磚機制另辟蹊徑,中方制度化回應制裁邏輯
面對制裁風險,中國早已在金磚框架下展開制度化應對。
2025年3月金磚五國在巴西舉行特別財長會,提出構建“金磚通用結算單位”,推動石油、農產品等商品本幣結算。
還專門討論了“金磚信用擔保基金”機制,旨在為受制裁國家提供金融緩沖。
會議上,中國代表團提出:加快人民幣、盧布、盧比等本幣結算比例;推動區域性金融清算中心建設;減少對美元清算體系的依賴。
這些方案不是一時沖動,是針對“制裁政治化”趨勢的系統性回應。
結語:
這場外交風波里有人喊話,有人發警告,唯獨中國不起哄、不附和,但穩扎穩打。
從撤離提醒到金磚機制,從能源布局到貨幣結算。
中方既不被動,也不盲動,始終在用自己的節奏應對復雜局勢。
參考資料:
國關大俠客2025-07-17不許與俄做生意,呂特令中方勸普京低頭,中方在烏發聲,信號強烈
免責聲明:本文國際新聞均來自公開信息整理,文中觀點分析僅代表個人,無任何不良引導。因國際局勢動態多變,信息會有時效性差異,本人已盡力核實,如有虛假或存疑部分,請立即聯系進行刪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權和配圖問題,侵刪。請讀者理性判斷,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