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是國家版圖中不可分割的藍色疆土。但近代以來,中國周邊國家沒少在南海興風作浪,他們虎視眈眈,伺機而動。
面對外部威脅,我國用一項震撼世界的工程給出了最有力的回應——一座座島嶼從礁盤崛起,成為了我國在南海最有力的抓手。
中國主權
南海的每一座島礁在中國史書中都有清晰的歸屬。漢代的《漢書》記載著漁民在南海捕魚、避風的蹤跡。
唐宋時期,朝廷已對這片海域設立行政管轄,“舟師”定期巡航;明清兩代,地方志中詳細記載了島礁的名稱與方位,漁民世代相傳的“更路簿”更是活態(tài)的主權證明。
南海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
這些歷史印記,層層疊疊積累著中國對南海的主權根基。但進入近現代后,這片海域的平靜被打破。
周邊一些國家趁著國際格局變動,開始虛構宣傳、打著非法的名號對南海島礁實施侵占;美國作為域外勢力,打著“航行自由”的旗號頻繁軍事介入,試圖將南海變成遏制中國的“棋盤”。
2013年,菲律賓單方面將爭議提交所謂“國際仲裁庭”,2016年拋出否定中國“九段線”的裁決。
面對這種無視歷史的挑釁,我國的態(tài)度堅定而明確:主權問題不容退讓,必須用實際行動捍衛(wèi)。
于是我國啟動了南海吹填工程。2013年起,“天鯨號”等大型疏浚船駛入南海,用“吹沙填海”的技術將水下礁盤一點點轉化為陸地。
外部的抗議聲從來不斷,但這項工程卻堅定改變著南海的格局——當世界回過神時,中國對南海的實際管控能力實現了質的飛躍。
八座島嶼的戰(zhàn)略蛻變
如今南海的8座吹填島嶼,每一座都有著獨特的戰(zhàn)略定位。
西沙的永興島是南海治理的“中樞”。原本2.13平方公里的島嶼,在經過規(guī)劃之后,吹填兼并了相鄰的石島,將面積擴展至2.6平方公里,目前已經成為了西沙群島的核心。
作為三沙市人民政府駐地,永興島已建成學校、醫(yī)院、機場等完善設施,5G網絡覆蓋全島,甚至開通了連接大陸的郵輪航線。
站在島上,現代化建筑與熱帶植被相映成趣,昔日荒蕪的沙洲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海上都會”。
美濟島以5.66平方千米的面積成為南沙第一大島,其獨特的環(huán)礁結構形成天然避風港,3000米長的機場跑道可起降大型運輸機,潟湖內建成漁港和冷庫,成為漁民作業(yè)的重要保障。
美濟島
渚碧島面積達4.3平方千米,島上400余棟建筑錯落分布,營區(qū)面積超600畝,藍頂白墻的建筑風格中融入中式元素,不僅是海上駐泊的重要節(jié)點,更能有效監(jiān)控周邊島礁動態(tài)。
永暑島則以2.8平方千米的面積成為南沙第三大島,作為南沙首個有機場的島嶼,這里建成了醫(yī)院、物資倉庫等設施,成為南沙物資集散的“心臟”。
前沿哨站的作用同樣不可替代。東門島從380平方米的混凝土平臺擴展至8萬平方米,成為守護南沙東北部的“國門第一礁”;
東門島
華陽島作為中國駐守最南端的島嶼,0.28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矗立著50米高的燈塔,為國際船舶提供導航服務;
赤瓜島在1988年海戰(zhàn)舊址上崛起,0.102平方千米的島上建成光伏電站、海水淡化設施,昔日的“英雄礁”如今生機盎然;
赤瓜島
南薰島曾因惡劣環(huán)境被稱為“南沙中的南沙”,吹填后面積達0.18平方千米,防風林郁郁蔥蔥,智能微電網保障電力供應,徹底改變了駐島條件。
守護主權、惠及民生
南海島礁吹填工程的意義,遠不止于擴大陸地面積。這些島嶼在維護主權、保障民生、服務國際社會等方面發(fā)揮著多重作用,展現了中國對南海的負責任治理。
他們承擔著國防安全的責任,這些島嶼的存在構成了穩(wěn)固的“海上防御網”。
永暑島、美濟島的機場使中國戰(zhàn)機在南海的巡航半徑大幅延伸,軍用直升機和快艇能在半小時內響應周邊異動;
島上部署的雷達和監(jiān)測設施,可實時掌握海域動態(tài),有效應對外部勢力的軍事挑釁。這種“不沉的堡壘”讓中國在南海的國防線向南推進數百公里,為國家海洋安全筑牢屏障。
在經濟發(fā)展層面,島嶼成為資源開發(fā)的重要支撐。南海蘊藏的油氣資源和漁業(yè)資源極為豐富,渚碧島的漁港年服務數千漁民,冷庫和加工設施提升了漁業(yè)產業(yè)鏈價值;
美濟島試點深海養(yǎng)殖項目,高價值魚種培育取得突破,為漁民增收開辟新路徑。這些島嶼不僅守護著南海資源不被侵占,更將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經濟動能,讓“祖宗海”真正惠及民生。
在公共服務層面,中國用實際行動展現大國擔當。華陽島、赤瓜島的燈塔每年為數萬艘國際船舶提供導航服務,2024年華陽島燈塔升級自動化系統后,導航精度進一步提升;
永興島的氣象站為周邊海域提供精準預報,助力航行安全。中國還提議在美濟島設立國際海洋救援中心,計劃為區(qū)域船舶提供緊急救助,用公共服務贏得國際社會認可。
平衡
南海島礁建設并非一帆風順,外部勢力的干擾與生態(tài)保護的壓力其實非常大。
外部挑釁從未停止,美國以“航行自由”為名頻繁派艦機抵近偵察,將美菲共同防御條約適用范圍擴大至南海,試圖攪亂地區(qū)局勢;
菲律賓在仁愛礁持續(xù)制造事端,用破舊軍艦“坐灘”企圖侵占礁盤;越南則加速在南海填島,其填海面積已達3319英畝,卻罕見受到西方輿論批評,這種雙重標準凸顯了國際話語權的不公。
面對這些挑戰(zhàn),中國始終保持克制,通過常態(tài)化巡邏、聯合軍演等方式捍衛(wèi)主權,給予威懾力的同時,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爭議。
生態(tài)保護是另一重考驗。吹填工程不可避免地對珊瑚礁生態(tài)造成影響,中國對此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補救措施:在島礁周邊投放人工魚礁,開展珊瑚移植技術研究,島上大規(guī)模種植植被改善生態(tài)。
如今的南薰島防風林已與太平島媲美,赤瓜島被綠色植被覆蓋,這些努力正在逐步修復海洋生態(tài),實現開發(fā)與保護的平衡。
赤瓜島被綠色植被覆蓋
定和平基調
現在回望的時候,南海島礁吹填工程已超越單純的“造島”范疇,成為中國維護主權、推動發(fā)展的戰(zhàn)略舉措。
這些島嶼不僅是主權的象征,更是和平與發(fā)展的基石,它們的未來將沿著“主權穩(wěn)固、生態(tài)優(yōu)先、合作共贏”的路徑延伸。
不過我國的腳步還未停止,功能升級將持續(xù)推進。華陽島依托7.6平方千米的礁盤淺水區(qū),具備進一步擴建的潛力,未來可增強對南部海域的管控;
美濟島國際海洋救援中心的設立將提升區(qū)域應急響應能力;渚碧島的深海養(yǎng)殖項目計劃擴大規(guī)模,打造南海漁業(yè)示范基地。這些升級將讓島嶼的戰(zhàn)略價值與民生效益進一步釋放。
我們對生態(tài)保護的力度也在不斷加大。比如我們預計將擴大珊瑚種植面積,建立更多海洋保護區(qū),探索“綠色造島”技術,讓島嶼建設與生態(tài)修復同步推進。
未來的南海,不僅有堅固的堡壘,更有生機勃勃的海洋生態(tài)系統,實現“藍色國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當然,在持續(xù)動蕩的國際局勢中,我們還是希望以和平為主,在接下來,我們將繼續(xù)推動與東盟國家磋商《南海行為準則》,倡導“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的理念,擴大與周邊國家的民生合作。
南海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海上通道之一,承載著全球三分之一的航運量,其和平穩(wěn)定符合各方利益。中國用實際行動證明,在維護主權的同時,愿與世界共享南海的發(fā)展機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