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總是有那么一種感覺,遇到事情用人情,可以把事情變得簡便,把價值最大化。但同時,你也會發現,人情總量,越用越少,越用也越廉價。因為依靠人情辦事是有一定限度的,透支了反而令人很難堪。
人情一旦透支,人們之間的感情就是會轉淡,對你避之遠遠,甚至有可能彼此的情分就此了斷。
真正聰明的人應該明白,盡量不用人情,人情需要維系而不是消耗。
人情世故禮尚往來,用了這個人情,需要用怎么樣的人情去還呢?明明可以喝酒辦好的事,為什么偏偏要去用人情?
許多時候,可以用酒局妥帖好所有,就不要把人情用盡,欠下的是人情,償還的可能是讓你格外為難的事。
想要什么,能自己買,就盡量自己買;想做什么,能用錢解決的,也盡量不要省錢;想去什么地方,別總想著去借宿、去吃飯。能用其他方式解決的,盡量不要用人情。
人情,和錢一樣,要用在刀刃上,時時刻刻都在用,就是消耗,而“一起喝個酒”則是增進人情的最好方式。
中國人本性拘謹,而酒,確實能讓拘謹的中國人,顯露真性人情。
大多數人們在不喝酒的時候,情感理智,交流都比較客氣,說話很難“掏心窩子”。朋友也罷,哥們也好,三杯兩盞淡酒下去,人人都打開話匣子,水到渠成的找到很多共同話題,彼此的隔閡也就著酒消融了。
美國作家克魯斯·克爾在他的《上流男人的社交細節》中寫到,“比起那些對酒一無所知的男人,會品酒又懂酒的男人擁有的朋友是他們的1.7倍。”
喝酒,成了別人在短時間里檢驗你是否實在、是否夠哥兒們,是否可交可信的一種媒介。于是,一番酣暢淋漓的敬酒、碰酒之后,彼此間竟變得惺惺相惜,相見恨晚。
自然而然,為這樣的酒友辦點小事實在順理成章,當然有不菲的金錢禮物做后盾,事情就更不難搞定。
康熙大帝在執政60年之際,特舉行“千叟宴”以示慶賀。
宴會上,康熙敬了三杯酒:
第一杯敬孝莊太皇太后,感謝孝莊輔助他登上皇位,一統江山。
第二杯敬眾位大臣及天下萬民,感謝眾臣齊心協力盡忠朝廷,萬民俯首農桑,天下昌盛。
當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時說:“這杯酒敬給我的敵人,鰲拜、吳三桂、鄭經、噶爾丹,還有那個朱三太子,他們都是英雄豪杰,是他們造就了朕,他們逼著朕立下了這豐功偉績。朕恨他們,也敬他們。”
在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們爭先恐后,一邊說著“多虧了朝廷的政策好”,一邊大快朵頤,狼吞虎飲。據說暈倒、樂倒、飽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數。
千叟宴這場浩大酒局,被當時的文人稱作“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
酒局向來在社交中占據著重要位置,一圈人有機會團坐席間,要辦的事先不說,先吃喝,這樣就沒有勢利感,一種「自己人」的感覺讓彼此頓時比平時親近三分,事不成就喝酒,也不傷面子。在推杯換盞中,許多在辦公室里無法搞定的事情,在酒酣耳熱之際就會輕松搞定。
所以,遇到事情,當你有別人的人情在手時,不要一味的亂用,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至關重要的朋友關系,要留在關鍵的時候再用。不要虛擲他的善意,將彼此的關系浪費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上。如果你以大易小,日后就沒有什么可以剩下來的。世上最珍貴的莫過于能夠使你得到保護的情誼和朋友。
因此,要善用情誼,不要輕易去透支它。
不妨朋友間喝個酒,交流交流感情,借著微醺怡然,請朋友幫個忙,既不損人情,也增進關系。
畢竟,
沒有什么事情是一瓶酒不能解決的,
如果解決不了,那就兩瓶。
一尊芳紅酒授權發布 ID(yzfwine)
葡萄酒智庫
微信公眾號:wineku
葡萄酒智庫 讓你更懂吃喝。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