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報道,日本電機制造巨頭尼得科表示,該公司已成功打造出一款幾乎完全中國制造的電動車電機系統,并已投入豐田汽車量產使用。
尼得科CEO岸田光哉在接受采訪時直言,這款被稱為E-Axle的一體化驅動系統,其零部件和原材料約有99%來自中國,整個研發與生產過程面臨極高難度。
尼得科官網稱,該系統被視為第二代電動車的心臟,具備高集成度、高能效的特點,能覆蓋從小型電動車到大型SUV的多個細分市場。
據悉,豐田新推出的電動SUV鉑智3X正是第一款搭載這款電機的豐田車型,該車從設計到電池、駕駛輔助系統,幾乎全線采用中國本土供應鏈,相當于中國車貼了個日本的豐田的標。
尼得科
鉑智3X自今年3月上市以來,銷量可觀,并在多個城市電動SUV銷量中躋身前三,上個月更是成為合資品牌新能源車中的冠軍車型。
相比豐田此前在華電動車領域節節敗退的尷尬局面,這次翻身尤為關鍵。
而之所以能翻身,正是尼得科主導的E-Axle系統,使得整車成本大幅壓縮,同時維持了性能與穩定性。
在比亞迪等國產品牌激烈競爭下,豐田算是曲線救國,保住了合資車企的最后陣地。
豐田
這一幕,給人一種強烈的反差感。
當年中國汽車工業初起時,不少國產品牌引以為傲的是“搭載三菱發動機”或“沿用豐田底盤”,洋品牌的技術幾乎就是品質的象征。
但如今,時代徹底不一樣了,在同樣的合資體系下,原本是技術輸出方的日本廠商,反而以使用中國制造的電驅系統為賣點。
對消費者而言,這種身份的反轉令人驚訝又帶有一種本能的認同感,我們從靠別人提供發動機到成為別人造車的心臟,不再是國產拼湊,而是真正意義上的技術輸出者。
尤其是在電機、電控、電池等核心零部件領域,中國的工程師和供應鏈系統已經不僅僅是質優價廉,更是效率和性能的代名詞。
如果說過去中國品牌要靠合資標簽拉人氣,現在則是合資品牌靠中國方案博出圈,這種情緒的反差,是汽車時代更迭帶來的真實投影。
豐田電動汽車
對日本廠商來說,這種變化同樣帶著復雜情緒。
表面上看,他們是在擁抱本地化、適應市場,但從言語間不難看出另一層意味,用上中國制造的電機,不僅不再避諱,甚至成了一種可以宣揚的成就。
豐田亞洲區負責人則直言,沒有中國供應鏈,這款車根本不可能問世。
這說明中國已在關鍵節點上完成了反超,以至于日本老牌車企開始以使用中國發動機為榮。
在產業主導權的角力中,技術的遷移總是最有力的證明。
當一家以工藝保守著稱的老牌日本車企,也愿意將中國制造當作自己的技術資本時,這不僅是對中國制造的認可,更是對新時代格局的承認。
這種用上中國電機我驕傲的樣子,說明中國制造已經不只是能用、好用,而是變成了值得被炫耀的賣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