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很多人眼里,呂麗萍曾經是中國影壇的驕傲。
她出身普通家庭,卻憑借一部部膾炙人口的影視作品,成為家喻戶曉的“國民影后”。
從金雞獎、百花獎到飛天獎,她拿下了無數榮譽,幾乎是那個年代女演員的標桿人物。
然而,這樣一位曾經被無數觀眾敬仰的演員,卻在晚年走上了一條令人費解的道路。
他移居美國,頻繁發表“崇洋媚外”的言論,甚至還悼念曾多次參拜靖國神社的安倍晉三。
可以說,她的行為一次次觸碰公眾情緒的底線。
而這樣的表現,也讓她從昔日的影視圈中流砥柱,淪為了今天輿論中的笑話。
呂麗萍
呂麗萍
呂麗萍的演藝之路并不算一帆風順,卻足夠耀眼。
她出生于北京一個普通家庭,父母有一定文化素養,支持她走上藝術道路。
年輕時,她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與姜文、岳紅等一批后來大放異彩的演員成為同學。
畢業后,她進入電影圈,在張藝謀執導的《老井》中嶄露頭角。
憑借這部作品,她拿下了金雞獎和百花獎最佳女配角,成為業內公認的實力派。
呂麗萍
真正讓她走進大眾視野的,是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
這部輕松幽默的都市題材劇不僅贏得了觀眾喜愛,還讓她摘得飛天獎最佳女主角的榮譽。
隨后,她主演的《激情燃燒的歲月》等作品,也都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收視成績。
2008年,她憑借電影《玩酷青春》再度加冕影后。
當時,她被觀眾認為是又一位即將邁向“人民藝術家”稱號的老戲骨。
然而,就在事業本該再攀高峰的階段,她卻選擇淡出影視圈,專注家庭。
尤其移居美國之后,她與丈夫孫海英的言行逐漸引發輿論爭議。
呂麗萍和丈夫孫海英
2022年,她先在美國獨立日當天公開發文慶祝美國生日。
但卻在中國國慶節毫無表示,這一行為被公眾解讀為對立場的挑釁。
不久后,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
呂麗萍又在社交平臺發文悼念,并配上哭泣與獻花的表情。
要知道,安倍在任期間多次參拜靖國神社,并推行對華強硬政策。
呂麗萍卻這樣的悼念,自然無法被國人接受。
她由此徹底從“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形象,變成了被千夫所指的對象。
呂麗萍悼念安倍晉三
演員也好,公眾人物也罷,言行都會被放大。
尤其是像呂麗萍這樣曾享受過祖國資源、靠中國觀眾成名的人,更需要謹慎對待自己的立場。
無論身處何地,都應明白,一個人的言論,可能不只是個人表達,還關乎國人的情感和民族的尊嚴。
呂麗萍
孫海英
呂麗萍的風波,和丈夫孫海英的言行密不可分。
孫海英因在《激情燃燒的歲月》中飾演石光榮走紅,被視為“硬漢”代表。
然而,他本人卻屢次因極端言論成為輿論焦點。
尤其宗教方面,孫海英的表現尤為激進。
他公開聲稱《西游記》其實是“基督教小說”。
甚至公開說孫悟空是“耶穌的化身”,沒有西方的上帝就不會有孫悟空。
他還把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稱作“毫無原創”的產品,要求人們“少迷信孫悟空,多了解耶穌”。
在《哪吒2》全球熱映、票房突破百億時。
他又表示哪吒的重生情節是對耶穌復活的模仿,認為這類作品只是拙劣的文化借鑒,毫無新意。
這類言論一出,立刻引發國內網友群體“圍攻”,認為他已經徹底忘本。
更荒唐的是,他將國際體育成績與宗教強行掛鉤。
他宣稱“美國運動員之所以能贏得獎牌,是因為他們信仰耶穌”。
這顯然是對運動員努力和競技精神的貶低,也讓輿論一片嘩然。
孫海英的“炮轟”行為也不限于宗教。
他多次公開抨擊中國影視行業,2010年更直接指責馮小剛“裝洋蒜”,說國產片浮躁、無法與外國影片相提并論。
他甚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即便拿到馮小剛贈送的《唐山大地震》電影票,也懶得觀看。
這些言論導致他與馮小剛在微博上爆發口水戰。
馮直言他“被激情燒壞了腦子”,指責其撒謊。
最終,孫海英在國內影視圈的資源急劇下滑,幾乎被邊緣化。
呂麗萍在這些事件中多次站在丈夫一邊。
她曾幫助孫海英圓場,緩解與馮小剛的沖突,也多次轉發和支持孫的宗教與文化言論。
夫妻倆的雙重操作,讓他們徹底從影視圈“主角”變成了公眾的“反面教材”。
公眾人物享受過國家和觀眾給予的一切,一旦對本國文化與社會立場表現出輕蔑態度。
自然難以獲得寬容。
孫海英
隨著資源被切斷、社交賬號被封禁,呂麗萍與孫海英的生活也不再體面。
在美國,他們被拍到推著手推車在街頭撿瓶子。
孫海英聲稱這是為幫助當地教會,但網友質疑這只是為了維持生活的手段。
網曝照片顯示,他們在美國的住所廚房墻面霉斑明顯,環境簡陋,與曾經的光鮮形象形成強烈對比。
呂麗萍的近況也被多次曝光。
照片中,她頭發稀疏、眼袋明顯,遠不復往日影后的風采。
與此同時,她的兒子張博宇也因母親的言行受到牽連。
張博宇原本憑借父母的資源有望在影視圈立足,卻在多部影視劇中遭到觀眾抵制,事業發展停滯。
盡管夫妻二人曾公開表示“沒有特殊情況不會回國”,但2024年初,有網友拍到呂麗萍在國內低調與友人見面的照片。
這被普遍解讀為她試圖回國尋找工作機會。
與此同時,孫海英雖然長期居住美國,卻仍是國內一家食品公司的法人。
不少網友指責其“國內賺錢國外花”。
他們的結局,既是自身言行導致的結果,也是一種反噬。
一個人的立場,也許可以自由選擇,但公眾人物不可能完全脫離他們賴以成名的土壤。
如果他們在享受過祖國給予的一切之后,轉頭去貶低和攻擊這個國家。
那最終被公眾唾棄,也就在情理之中。
呂麗萍和孫海英
結語
呂麗萍的荒唐,不只在于她個人的幾次言論。
而是她與孫海英長期對中國文化、社會和觀眾表現出的輕蔑態度。
從慶祝美國獨立日、悼念安倍晉三,到不斷貶低國產影視和傳統文化。
他們的言行一次次觸碰公眾底線,讓昔日的榮譽徹底作廢。
演員也好,普通人也罷,言行都會產生影響。
但作為公眾人物,立場尤為重要。
一個曾被觀眾推上頂峰的演員,理應明白,沒有觀眾的支持,就沒有舞臺,也沒有他們享受的榮光。
站在愛國主義立場,是最基本的底線。
否則,不論曾經多么輝煌,也難逃從高處墜落的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