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上合外長會的機會,伊朗外長帶著任務來北京。接下來的路怎么走,伊朗要問問中方的意見。
(阿拉格奇帶著兩大任務訪華)
7月14日,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巴加埃接受鳳凰衛視的獨家專訪,被問及若是以色列再發動襲擊,對中國有何期待時?
巴加埃提到了近期伊朗外長阿拉格奇訪華一事。
巴加埃表示,阿拉格奇此次訪華,將就伊核談判和地區安全問題,與中方進一步磋商。
這表明了,除了參與上合外長會以外,阿拉格奇還帶著兩大任務而來。
先來看看伊核談判,伊以沖突是結束了,但是美伊談判也陷入了停滯。
伊以停火之初,美方曾放出消息,將很快安排伊朗外長與美國中東問題特使的會晤,但時至今日,沖突都結束大半個月了,依舊沒有任何后續消息傳出。
巴加埃透露,針對此事,目前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和地點。
與此同時,伊朗當前也很迷茫,該如何與美方繼續談判。
幾天之前,阿拉格奇在一次會議中表示,伊朗愿意重啟核談判,但有2個前提條件:一是不會接受任何不承認其鈾濃縮權利的協議;二是必須確保談判重啟后不會發生戰爭。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透露,美伊談判還沒有動靜)
阿拉格奇提出這兩個條件,表明了他們當前在談判問題上采取模糊態度,想談又不急于談,同時希望借助與美方的談判,確保自己的安全。
想談是因為伊朗現政府本身就希望通過談判來解決核問題,換取西方解除制裁,換取與西方關系的正常化,同時他們認為與美國仍有談判空間;
不急于談則是為了讓美方明白,談判陷入停滯的責任在于以色列,在于美國,確保伊朗的國家安全,是核談判重啟的基礎。
所以在與美方的談判開始前,阿拉格奇前來與中方討論核談判問題,顯然也是希望中方支支招,最好是能夠提供足夠的支持,增加在對美談判中的籌碼和底氣。
同時以中方的影響力和背書,施壓美國好好談。
畢竟在美伊核談判這個問題上,中方的立場是一貫支持以政治協商和談判的形式,來解決伊核問題。
我們有兩個訴求,一是波斯灣不能生戰生亂,二是聯合國體系必須得到尊重和維護。
如何確保波斯灣的穩定?顯然進行伊核談判就是其中一個選項。所以伊朗要跟美國談,中方是樂見的。
(波斯灣沿岸不能生戰生亂)
聯合國體系則是在此次的以伊沖突中,再次被動搖,被破壞,美國和以色列完全不顧伊朗的基本權利,悍然發動空襲,這不僅僅是危及伊朗的國家安全,也是違反聯合國憲章的行為。
伊以沖突雖然結束了,但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的矛盾仍然沒有消失,就以色列的行事風格來看,沖突可能會隨時重燃。
以方已經多次放話,不排除會對伊朗再次發起打擊。所以伊朗當前,還沒到可以放松警惕的時候。
回看中方在本輪伊以沖突的表現,第一時間在各大國際場合強烈譴責以色列、為伊朗仗義執言,給伊朗爭取到了極大的外交空間。
大部分國家正是在中方的聲援過后,開始為伊朗發聲,這就讓伊朗看到了,中方在制止以色列戰爭行為方面,能夠發揮建設性作用。
所以阿拉格奇此次談到安全問題,很可能是想在下一次沖突爆發前,更進一步地得到中方實質性的支持,可能是尋求擴大與中國的軍事合作,也可能是來聽取中方“該如何應對以色列軍事威脅”的建議。
中伊關系友好,伊朗又對我們極具戰略價值,其安全穩定關乎著我們在中東的戰略布局,以及能源安全,我們自然是不希望看到伊朗受到美以的戰爭威脅。
中方愿意為伊朗提供建議和支持,但前提是伊朗決策層也得拿出值得我們支持的態度,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輕易向美以妥協讓利,尤其是不能出賣中國的利益。
(伊朗的安全穩定,關乎我們在中東的布局)
總得來說,伊朗外長此行,既是對中國外交智慧的求教,也是對東方解決方案的期待。
對伊朗而言,中國的支持不僅是外交聲援,更是戰略依托。
若能借助中國的斡旋,推動伊核談判取得進展,或威懾以色列的軍事冒險,伊朗的安全環境將大幅改善。
對中方來說,穩定的伊朗意味著更可靠的中東伙伴、能源供應以及一個有望走向和平的中東地區,同時也能削弱美國在該地區的單邊霸權。
更長遠來看,中伊如何協同應對美以壓力,將成為中東局勢的關鍵變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