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譽滿天下、也謗滿天下。
他是許多學生眼中“永遠的燕大老校長”,是燕大師生的保護者,是被日軍關押近4年的不屈者,是聞一多口中,真正知道國人要求的“中國人民的朋友”。
他也是毛眼中“裝著愛中國”的偽君子政治家;是蔣介石眼中不受歡迎的人;是美國人眼中對華政策失敗的罪人。
他就是司徒雷登。很少有一個外國人能像司徒雷登那樣,對中國產生過如此難以估量的影響,遍及政治、文化、教育等諸多領域。在某種意義上,他可以與中國近代史劃上等號。
司徒雷登生于中國,也葬于中國,一生做“中國人多于美國人”:
·作為教育家,他創建燕京大學,使其躋身世界一流大學之列;
·作為美國駐華大使,他見證了國民黨失敗的整個過程;
·作為中國走向現代的親歷者,他目睹了這個國家所承受的成長的傷痛。
多重的身份,讓司徒雷登成為理解近代中國最重要的幾個外國人之一。然而,長期以來,司徒雷登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在臺灣,蔣介石公開表態不歡迎司徒雷登;在內地,毛的一篇《別了,司徒雷登》也讓對他的評價一錘定音。
在司徒雷登逝世半個多世紀后的今天,他杭州墓園的墓志銘上,也只刻著“燕京大學首任校長”......
他將自己所有的都給了中國,然而,他的名字無人紀念,他的愛被視為假裝,他一生的心血——燕京大學被徹底肢解,成為時代的祭品。
直到今天,關于司徒雷登,關于他的研究也仍然極為缺乏。而想要了解司徒雷登和那段真實的歷史,最好的方式莫過于閱讀他自己的回憶。為此,店長特別推薦這本《在華五十年:從傳教士到大使——司徒雷登回憶錄》。
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
◎他的一生,就是美國在中國的努力與失敗
今天很難想象,歷史上的中美曾有過如此全方位的“蜜月期”,而且對現代中國有如此深的影響。而司徒雷登的一生,恰恰見證了美國對華的全部努力與失?。弧对谌A五十年》,就是一部美國試圖使中國變得跟自己“一樣”,卻最終失敗的歷史:
他寫家世和作為傳教士的使命,是寫一種宗教和信仰上的努力;寫籌建燕大和擔任校務長的成就,體現的是一種教育文化上的最高成果;寫駐華大使任上的經歷,是寫美國在政治和軍事上的努力。他寫的是自己的挫敗、失望和焦慮,同時也是寫美國介入國共事務時焦灼糾結的心態,以及最后無可奈何的失敗感。
▲司徒雷登1946年任美國駐中國大使期間
◎中國近代史、文化史和外交史上的第一手史料
司徒雷登在華的五十年,正是中國變動最劇烈的五十年,他目睹了數個政權的更迭,一生的起落沉浮均對應著中國社會的脈動和深刻的歷史背景。
《在華五十年》可以說用第一手史料,揭開了1899-1949這段歷史最受忽視的一面,用更為真實的細節,讓我們理解——民國的教育奇跡是怎么發生的,中國向現代轉型過程中被忽略的推動者,抗戰中的另一種抵抗,國共戰爭中美國對華政策的真實意圖……
由于書中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評價毫不避諱,大陸已有的司徒雷登回憶錄,大多是節譯本。本書作為無限接近“全譯”的版本,出版實屬不易,宜提早收藏。長按下圖,識別圖中的二維碼,即可一鍵收藏先知書店獨家書(還可在規格中一并選購《南渡北歸》):
添加:Leonardo20103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