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場哨響,比分停在81:90。深圳主場瞬間安靜下來,記分牌上9分的差距狠狠扎進每個中國球迷的眼睛。半場結束時那點微弱領先,此刻變成了最大的諷刺。日本主帥蓋恩斯走到鏡頭前,輕飄飄扔下一句:
“我們只發揮出了一半的水平!”
十二個字,扎心又打臉。
蓋恩斯這句誅心話,早在一個月前就埋了引線。西安熱身賽中國狂勝32分,張子宇踮腳投籃的場面讓日本隊員絕望。當時蓋恩斯嘴上說“想到了辦法但說不清”,背地里卻把刀磨好了。
身高優勢?被精準三分徹底摧毀
中國女籃握著一手好牌:2米28的張子宇站在籃下,日本隊員拼盡全力也夠不著她肩膀;韓旭的策應能力本該更是加分項。加上熱身賽兩場贏了日本32分的戰績,所有人都覺得這場穩贏。
可結果?日本隊36次三分出手就命中15個,光三分球就轟下45分!而中國隊三分線外23投僅6中,光是三分球這一項就輸了30分!
當日本球員田中在首節三分5投全中獨砍21分時,中國隊的防守像消失了一樣,只能眼睜睜看著對手在自己面前輕松起跳、出手、球進網窩。央視解說楊健急得拍桌大吼:“防守呢?!”這句質問仿佛提前預告了第三節的崩盤——日本隊用瘋狗般的多人包夾死死纏住張子宇,完全切斷她的接球路線,逼她在人堆里寸步難行;韓旭被頂到外線策應,卻發現自己根本找不到可以安全傳球的對象。
雙塔失靈:巨人被困在自己陣中
張子宇和韓旭組成的“移動長城”,本是對手的噩夢。但這場比賽,“雙塔”反而成了拖累:
張子宇被擠出禁區:只要離籃筐稍遠,她的巨大威脅就大打折扣,14次出手只進了7個球,熱身賽那81%的恐怖效率無影無蹤;
韓旭變“困獸”:全場她在場時球隊凈輸12分(-12正負值),19次出手砸筐12次,高位策應時也像生銹的機器,運轉失靈;
外線集體啞火:除了楊舒予,全隊竟然沒有第二個球員能投進超過1個三分!黃思靜6投1中,張茹打了18分鐘只得1分,李緣的表現更是被球迷怒評不及格。
更要命的是場邊指揮出了問題。第三節明顯開始崩盤時,主教練宮魯鳴還在堅持讓雙塔硬打籃下,任由日本隊用快速、靈活的打法打亂節奏;末節好不容易追到只差3分,對方連續幾個三分直接打懵中國隊,暫停卻叫得慢了一拍。反觀蓋恩斯,早在一個月前西安那場大敗后,就冷笑著埋下伏筆:“想到了對付張子宇的辦法…”
扎心十二字背后
蓋恩斯那句“一半水平”,戳穿了中國籃球最痛的地方:當全世界的籃球都在追求高速、拉開空間和精準三分時,我們卻還在做著“靠著高個子在內線稱霸”的老夢。
看看日本女籃怎么在東京奧運會周期拿了五連冠?絕對不是靠身高。平均只有1米88的她們,靠玩命的撕咬式防守、閃電般的反擊速度和鋪天蓋地的三分球——全場她們34次助攻遠遠甩開我們的21次,15次搶斷更是把所謂“身高優勢”撕得粉碎。而我們呢?15次失誤,罰球命中率連六成都不到,連最基礎的“把球投進”都成了難題。
張子宇腿上那些道道淤青和血痕,正是這場失利的真實寫照:身高是老天爺賞飯吃,但想把籃球打好、贏下比賽,說到底比的是誰更聰明。
這場輸球絕不是世界末日。但如果繼續抱著“雙塔天下無敵”的幻想,稱霸亞洲的夢想只會破碎。
想翻身,就不能再躲著問題:
改變老一套打法:別整天只盯著個子高不高,趕緊建立現代籃球強調的“空間+三分”體系;
外線必須練出來:除了楊舒予,得趕緊找出幾個靠得住的外線射手,像李緣這種表現低迷的后衛線該換血就得換血;
教練水平得提升:宮魯鳴這場比賽的臨場指揮明顯拖了后腿,也許該考慮請更熟悉國際潮流打法的外國教練來幫忙。
日本隊用這9分的勝利,給中國籃球狠狠上了一課:靠身高可以贏下無關緊要的練習賽,但真到了你死我活的淘汰賽,最終還得看球商高低。當蓋恩斯笑著離開球場時,他那句扎心又打臉的評價,就該成為中國女浴火重生的開始——畢竟,被小個子拆散的大個子,想要重新站起來,只能長出新的翅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