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里,不少父母都有一個焦慮:孩子年紀大了,還沒談戀愛。
尤其是眼看著周圍同齡人結婚了,自己家孩子卻“戀愛自由”,不急不慌,急得只能家長跳腳。
但其實,擇偶這件事,從來不是靠催、靠相親就能解決的。它有自己的“天時”。
一個人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對象,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不是抓住了“關鍵機會”。
說白了,談戀愛這事兒,不是隨時都有的,錯過了就很難再遇到。
不管你家是兒子還是女兒,這三次擇偶機會,千萬不能錯過。
01
大學階段,是自然發展的黃金期。
現實里,大學階段,是一個人最容易遇見“感情真摯”的時候。
沒有太多物質利益摻雜,兩個人可以單純因為興趣、價值觀、感覺而靠近。
這個時候的戀愛,說句實在話,是最“干凈”的。
我認識一個阿姨,她家女兒大學期間認識了現在的老公。
兩個人談了四年,一起考了研究生。
雖然剛開始家里覺得男生家境一般,但后來他們一起打拼,日子也越過越好。
大學階段的擇偶,看似是學生情感,其實是基礎最牢固的。
因為彼此見過最青澀的模樣,也經歷了磨合,能走出來的,基本都靠得住。
如果你家孩子大學有感情苗頭,別急著否定,反倒要引導、觀察。搞不好,就是好姻緣的開端。
02
初入職場,是脫單節奏的關鍵節點。
一個人剛剛步入社會,開始真正獨立生活的時候,其實是擇偶的“第二黃金期”。
這時候既有現實的壓力,又還有青春的沖勁。
人脈也在擴大,身邊出現的異性,大多有正經工作,彼此條件不差,發展空間大。
我有個熟人的兒子,剛入職一年,就和一個同事走到了一起。
后來兩個人互相鼓勵,一起跳槽、升職,三年后買房結婚。
現實里,初入職場的階段,一定要告訴孩子,不要只埋頭干活,也要張開眼看看人。
這個時候遇上的人,經歷相似、目標相近,更容易走到一塊兒。
等到三十往上再說談戀愛,很多機會就已經錯過了。
03
父母親戚朋友的介紹,是低成本高效率的機會。
現實里,別小看親戚朋友、父母長輩介紹的對象。
尤其是到了某個年紀,社交圈穩定、工作圈固定,遇見新人的幾率會迅速下降。
而這個時候,來自親戚、朋友、父母的介紹,反而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幫你精準過濾一批“不靠譜”的人。
我有個朋友,三十歲那年,家里人給介紹了個相親對象。
剛開始她很抗拒,覺得像是被“催婚”。
但聊了幾次后,發現對方各方面都不錯:學歷、工作、性格都很匹配,關鍵是三觀合得來。
現在倆人已經結婚三年,感情非常穩定。
現實中很多人對“家里介紹”嗤之以鼻,其實大錯特錯。
親戚朋友的介紹,往往更靠譜——因為介紹人不想丟面子,也怕你受委屈,所以篩選時,基本上是有底線的。
只要別抱著抵觸心態,耐心看看了解一下,說不定就是一段好姻緣的開始。
結語:
孩子的婚姻,不是急出來的,是遇出來的。
關鍵在于:能不能抓住那三次關鍵機會。
每一次,都值得家長重視、引導、觀察,而不是瞎催亂逼。
幫孩子把握這三次機會,遠比安排幾次相親強太多。
愿你家孩子,愛對人,過好一生。
#曬圖筆記大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