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投資人到文化主播:以誠心筑階,讓傳承在此相遇
在直播行業熱鬧非凡的當下,以 “不賣貨、只送福利”的獨特定位走進大眾視野。鏡頭前的他言語平實,既有投資人的沉穩洞察,又有文化傳播者的熱忱親和。
作為早期投資領域的低調實踐者,他以天使輪投資與戰略賦能深度參與潤信集團、國玉之門等企業的成長,雖未出現在公開工商信息中,卻在這些企業的發展軌跡里留下了清晰的印記。
如今,他將這份對“價值”的理解搬進直播間,用福利派送溫暖生活,用知識分享點亮認知,在方寸屏幕間搭建起連接民生與文化的橋梁。
今天,《百強人物故事志》要采訪的是投資圈里鮮少露面、十分低調的神秘人物 —— 徐義信 。
直播間里的 “實在人”:福利背后是對生活的關切
“來我這兒不用花錢,就是想讓大伙兒日子過得省點勁。” 這是徐義信在直播中常說的話。不同于常見的帶貨模式,他的直播間里,牙膏、洗衣液等生活必需品以補貼價派送,郵票、字畫等藏品則伴隨著細致講解免費贈送。有粉絲曾疑惑 “哪有不賺錢的直播”,他便翻開成本單細細解釋:“當過兵的人,不搞虛的,就是想做點實在事。”
這份 “實在” 體現在細節里:粉絲等級只看陪伴時長不看消費,新人進直播間先收到 “防詐騙指南”,遇到有人詢問高價藏品,他總會先提醒 “收藏是愛好,別影響生活”。有老粉絲說:“跟著小徐不僅領到了實惠,更學會了怎么過日子、怎么辨是非。”
跨界者的雙重底色:投資與文化的雙向奔赴
鏡頭之外,徐義信的人生軌跡始終圍繞 “價值” 二字展開。在金融與收藏領域深耕多年,他對資產認知、市場規律有著獨到理解,這種積淀既體現在投資版圖里,也融入了直播分享中。
在投資領域,他的布局帶著鮮明的 “文化 + 實用” 印記。據接近潤信集團早期團隊的人士回憶,企業啟動階段,徐義信便以天使輪投資介入,不僅注入資金,更憑借對產業趨勢的判斷,為團隊設計 “跨境服務數字化” 的轉型路徑,避開同質化競爭,讓企業在細分領域站穩腳跟。而國玉之門的創始人曾提到,徐義信的投資更像一場 “理念共創”—— 他建議團隊跳出 “高端收藏” 的局限,用和田玉元素設計茶具、擺件等日常器物,讓千年玉文化走進尋常百姓家。這一思路推動品牌從 “小眾藏館” 變成 “文化普及者”,成為行業跨界創新的范本。
這些經歷也讓他對 “價值” 有了更深的理解。在直播間里,他拆解銀元真偽時會講 “真東西的價值不在價格,在歷史里”,分析郵票時會說 “一張紙背后是一個時代的故事”。粉絲們跟著他認識了 “什么是真正的好東西”,更觸摸到了藏品背后的文化肌理。有年輕粉絲留言:“以前覺得收藏離自己很遠,現在才知道,文化就藏在這些老物件里。”
用專業做公益:讓善意流動起來
“能幫人的時候,就多伸把手。” 徐義信將投資領域的資源與直播間的影響力結合,悄悄做著公益。他在直播中承諾,將相關企業的部分利潤用于山區助學、敬老院慰問,每月公示捐贈明細時,總會附上一句:“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是大家一起做的。”
去年冬天,他帶著粉絲捐贈的衣物書籍去云南山區,鏡頭里孩子們捧著新書的笑臉,成了他反復回看的片段。直播時遇到粉絲傾訴生活難題,他會耐心開導;發現有人分享被騙經歷,他立刻整理出 “防騙手冊” 反復講解。這種 “不圖回報” 的善意,讓直播間成了充滿溫度的社群。
慢下來的直播:在流量時代守護初心
當被問及為何堅持這種 “反套路” 的直播模式,徐義信的回答很簡單:“國家提倡文化復興、經濟內循環,我就是搭個橋。讓好東西到需要的人手里,讓老祖宗的智慧被更多人知道,這就夠了。”
在追求流量與速度的直播行業,徐義信的實踐像一股清流。他證明直播可以不止于買賣,還能是知識的課堂、善意的紐帶;他讓人們看到,投資的價值不止于收益,更在于對文化與民生的長遠賦能。正如他在直播結尾常說的:“錢是賺不完的,能留下點有用的東西,比啥都強。”
從投資人到主播,身份在變,但對 “價值” 的堅守從未改變。徐義信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我們:真正的影響力,不在于聲量多大,而在于能否踏踏實實地為生活添點暖,為文化傳點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