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雅魯藏布江下游搞了個超級大的水電項目,7月19號正式開工了,總理李強還親自去現場宣布啟動。這項目規模不小,總投資1.2萬億元,建5座梯級電站,裝機容量6000萬千瓦,年發電量能到3000億度,相當于三個三峽大壩那么大。主要是為了發電,幫助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順便拉動西藏經濟發展。
雅魯藏布江在下游流到印度那邊叫布拉馬普特拉河,對印度東北部水資源挺重要,所以印度一開始聽說中國要建壩,就跳腳反對了。印度那邊擔心中國建壩會卡住水,在旱季少放水讓他們缺水,雨季多放水又鬧洪災,還怕生態出問題。實際上,雅魯藏布江的水量只占恒河總流的25%左右,對印度影響沒那么大。中國也多次解釋,這壩就是發電用的,不搞別的花樣。
印度反對的勁頭一開始挺足的,從去年底到今年初,中國剛批準項目,印度外交部就發聲明表達關切。印度政府說,這壩建起來可能影響下游幾百萬人的生活,還可能在地緣上給他們添堵。印度媒體也炒作,說中國這是戰略動作,能控制水流當武器使。
莫迪政府在議會里討論過這事,議員們強調要保護東北邦的水安全。印度自己也在布拉馬普特拉河上規劃了好幾個壩,比如Siang上游多用途項目,投資上百億美元,目的是發電和控水,跟中國這項目有點對沖的意思。印度覺得,中國建壩他們也不能閑著,得趕緊搶占資源。
美國在這事兒上也沒閑著。今年1月,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去印度訪問,特意提到雅魯藏布江壩的事。沙利文跟印度官員聊,說中國這項目會改變下游水流,影響印度安全,還暗示印度該站出來頂一頂。美方想拉印度一起圍堵中國,在印太戰略上加碼。沙利文走后,印度果然更積極了,反對聲音更大。美印關系當時看起來挺鐵的,美國想用這事兒讓印度當先鋒,攪和中國的能源計劃。印度也借機跟美國靠近,談貿易和軍售啥的。
不過,形勢變化得快。今年上半年,印度跟巴基斯坦那邊鬧騰起來了。印巴邊境沖突升級,印度暫停了印度河水條約,限制對巴供水,這事兒國際上挨了不少批,說印度把水當武器使。印巴空戰也打起來了,印度丟了面子,戰機被擊落,飛行員被抓。聯合國安理會開會,指責印度這做法不合適。印度國內輿論壓力大,莫迪政府得反思自己的水資源策略。
加上美國那邊,特朗普上臺后搞對等關稅,對印度商品加稅26%,印度出口受重創,紡織和制藥行業叫苦。印度貿易代表去華盛頓談豁免,沒談成。特朗普說要保護美國產業,印度只能咽氣。
這些事兒讓印度清醒了不少。原來自己用水的招數被國際社會噴,現在再去噴中國建壩,就有點雙標了。莫迪政府開始低調處理對華關系,不想把水電站事兒鬧大。7月19號中國開工,莫迪一聲不吭,印度外交部也沒發聲明,媒體報道得挺克制的,就說項目啟動了,沒加太多評論。這跟之前強烈反對的調子大不一樣。印度知道,就算反對,中國建壩也符合國際法,不影響下游太多水量。印度自己在下游建壩,也沒道理攔著中國。
美國一看印度不鬧了,肯定挺失望的。沙利文他們本來指望印度帶頭抗議,制造輿論壓力,現在印度學乖了,選擇務實。美方推動印中對抗的算盤落空了。印美關系因為關稅事兒也涼了點,美國貿易代表公開說不滿印度沒豁免。整體看,這項目開工后,中印關系沒因為壩的事兒鬧翻天,反而趨于穩定。中國繼續推進工程,目標幾年內建好首座電站,支持清潔能源。印度專注自家水電開發,官員去工地檢查,確保壩穩固。莫迪政府忙著經濟復蘇,推動跟鄰國的合作,避免無謂糾紛。
水資源是敏感話題,但大家得基于事實。中國建壩主要是國內需求,發電減排,拉動西藏經濟。印度擔憂有道理,但數據表明影響有限。兩國都建壩,說明水電是共同選擇。國際上,河流管理需要合作,而不是對抗。美國想插手,但印度有自己的算盤,不想當棋子。未來,中印可能通過對話分享數據,監測水流,避免誤會。邦加拉國也下游國家,他們也關注,但沒像印度那么跳。整體形勢趨向務實,水電站不會成外交炸彈。
說到底,印度“學乖了”不是認慫,而是認清現實。莫迪不吭聲,說明他懂分寸,不想因為壩的事兒影響大局。中美印三角關系復雜,但經濟壓力和國際規則讓大家收斂。美要失望,是因為他們的攪局沒奏效。中國項目推進順利,印度低調應對,大家各忙各的。這或許是最好的結局,避免無謂沖突,推動區域穩定。
再深挖點,這項目對中國意義重大。西藏地勢高,水能豐富,開發雅魯藏布江能解決能源短缺問題。中國碳中和目標到2060年,這壩年減排二氧化碳3億噸,替代9000萬噸煤,實打實的貢獻。西藏經濟也能借此起飛,建壩帶就業,修路通電,提升民生。中國強調科學評估,工程用截彎取直、隧洞引水方式,盡量少影響環境。
印度那邊,布拉馬普特拉河對阿薩姆邦和東北部至關重要,洪水頻發,建壩能幫控洪發電。但印度項目也面臨本地反對,居民擔心淹地和生態。印度政府得平衡開發和民意。莫迪連任后,外交更務實,跟中國邊境談巡邏協議,避免摩擦。水壩事兒沒升級,說明兩國都有意緩和。
美國視角,他們在印太布局,想用印度平衡中國。沙利文訪印談壩,就是想挑事兒。但特朗普關稅政策自相矛盾,一面拉印度,一面打貿易戰。印度經濟受損,得優先自家利益。美印聯盟沒那么牢靠,印度不會為美國火中取栗。
長遠看,河流共享需要機制。中印邦三國能建聯合監測站,共享數據,確保公平。國際法如赫爾辛基規則,強調合理利用,不害下游。中國承諾不調控水量,印度也能放心。合作比對抗強,大家共贏。
這事件也提醒,水資源成地緣熱點。氣候變化加劇,水短缺問題凸顯。大國得負責,推動可持續開發。印度學乖了,美失望了,但世界或許更和平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