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廣西防城港邊境管理支隊通報,一個月內破獲93起偷渡案,抓獲188名偷渡人員。其中一名回流者簡某的遭遇令人毛骨悚然,因試圖求救,他被8名保安打了七八百棍,屁股被打爛,血流三碗,最終家人湊了20萬贖金才得以生還。與此同時,19歲的高考生彭某軒被誘騙至緬甸電詐園區,所幸因年齡小被“勸返”,而他的同齡人未必都有這樣的“幸運”。
這些案例只是冰山一角。盡管中緬泰三國近期聯合打擊電詐園區,但犯罪集團仍在向緬泰邊境轉移,甚至逆勢擴建。只要詐騙產業背后的利益鏈未被徹底斬斷,類似的悲劇仍會不斷上演。
“月薪五六萬,包吃住,報銷路費”,這樣的招聘話術在社交平臺上屢見不鮮,吸引著渴望快速致富的年輕人。然而,等待他們的不是高薪工作,而是電詐園區的奴役。
被騙者被要求冒充“成功人士”,通過虛假投資、感情騙局等手段詐騙國內受害者。若不服從,輕則斷食斷水,重則遭受電擊、棍刑,甚至被轉賣至更惡劣的園區。
許多受害者家屬被迫支付數萬至數十萬贖金,而即便交了錢,仍可能遭遇二次販賣。簡某的遭遇并非個案,有受害者被打至殘疾,甚至有人因無法完成“業績”被活埋。
這些園區并非散兵游勇,而是高度組織化的犯罪集團。例如,緬北白氏家族曾控制41個電詐園區,涉及詐騙資金超106億元,并豢養武裝力量維持統治,即便該家族已被打擊,新的犯罪網絡仍在形成。
2023年以來,中緬聯合行動已摧毀緬北大量電詐窩點,遣返5.3萬名涉詐人員,然而,犯罪集團并未消失,而是向緬泰邊境轉移,甚至擴建新園區。
緬泰邊境多為叢林山區,地方政府與武裝勢力盤踞,中央管控薄弱,為電詐集團提供了生存空間。電詐已成為當地經濟“支柱”,地方武裝收取保護費,民眾依賴園區謀生,形成“犯罪—地方勢力—底層經濟”的共生關系。盡管中緬泰三國加強合作,但跨境追捕、證據固定、司法引渡仍面臨挑戰。
即便媒體頻頻曝光電詐慘案,仍不斷有人鋌而走險,這背后是多重社會問題的疊加。一者,許多受害者來自低收入家庭,面對“高薪招聘”難以抗拒。19歲的彭某軒本想打暑期工,卻差點淪為詐騙工具;二者,部分偏遠地區民眾對境外風險認知不足,甚至認為“東南亞打工”是正常選擇;三者,詐騙團伙會篩選易受騙人群,如失業青年、高考生,甚至利用“未成年人保護機制”規避風險。
何終結這場“現代奴役”?首要一條是加強源頭打擊,斬斷偷渡鏈條,嚴查社交平臺的虛假招聘信息,封禁“蛇頭”聯絡渠道,最好是在在邊境增設人臉識別、無人機巡邏等技術手段,阻斷偷渡路線。
其次是深化國際合作,摧毀電詐生存土壤,推動緬甸、泰國政府加強邊境管控,打擊地方武裝庇護的犯罪集團,建立跨境追贓機制,凍結詐騙資金,切斷犯罪經濟命脈。
再者是強化社會預防,提升民眾防騙意識,在學校、社區普及反詐教育,尤其針對青少年和務工群體,設立“高危求職預警”,對頻繁出現詐騙案例的地區加強宣傳。
簡某的“血流三碗”、彭某軒的驚魂15天,只是無數電詐受害者命運的縮影,只要詐騙產業仍能帶來暴利,犯罪集團就會不斷尋找新的生存空間。
中緬泰三國的聯合打擊是重要一步,但僅靠階段性清剿遠遠不夠。唯有持續施壓、斬斷利益鏈、加強社會防范,才能讓“緬甸電詐噩夢”真正成為歷史。否則,被打爛屁股的簡某不會是最后一個受害者,而下一個,可能是你的鄰居、同學,甚至親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