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選集》四卷,都是由毛澤東親自參與編纂、一一審核的。在選集的編輯過程中,他堅持不收錄秘書代筆稿件。
他為什么這么做?
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的《大河向東:他們為什么追隨毛澤東》一書說:“毛主席的這一選擇深刻體現了其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崇高品德和思想境界。”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一、主席淡泊名利的價值追求。
毛澤東始終將個人榮譽視為人民賦予的公共財富。1949年開國大典前,他堅決反對在天安門廣場鑄造個人銅像,批示"鑄銅像影響不好"。當民主人士李濟深稱贊他是"中國人民的救星"時,他立即糾正:"救星是人民自己"。這種對個人榮譽的淡化,在《毛選》編纂中,表現出主席對代筆內容的嚴格排斥。即便秘書整理的講話稿經其修改后收入選集,他也會明確標注"根據毛澤東講話整理",如八大開幕詞雖由田家英起草,但毛澤東在會議上主動說明代筆情況。這種"不掠人之美"的品格,更使得《毛澤東選集》成為純粹的毛澤東思想成果的匯編。
二、主席嚴謹治學的治學態度
。
毛澤東對著作的原創性要求近乎苛刻。他主持編輯《毛選》時,對159篇文稿逐篇審閱,僅第四卷就刪除了100多萬字冗余內容。對于存疑文稿,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成文時間,他通過原始檔案反復考證,最終確定為1930年而非1932年。在《矛盾論》修改過程中,他刪除了與《實踐論》重復的2.3萬字,并強調"要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這種對理論純粹性的堅守,決定了他不能容忍未經核實的代筆內容。
三、主席自我革命的道德勇氣
。
毛主席始終以"刀刃向內"的精神要求自己。1962年七千人大會上,他主動為"大躍進"失誤擔責:"凡是中央犯的錯誤,第一個負責的就是我"。在生活作風上,他堅持穿補丁睡衣20年,女兒李訥餓肚皮仍拒絕特殊照顧。這種自我約束延伸至著作編纂:1947年撰寫《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時,他病中口述由江青記錄,事后反復修改并征求周恩來、任弼時意見。這種將個人榮辱與集體事業綁定的境界,使其拒絕任何可能摻雜虛名的代筆內容。
四、主席維護真理的集體意識
毛主席認為真正的思想成果屬于黨和人民。他將《毛選》定位為"血的著作",強調"是群眾教給我們的,是付出了流血犧牲的代價的"。1954年面對英國共產黨刪除《戰爭和戰略問題》的請求,他嚴正表示"馬列主義普遍真理不容修正"。這種對真理的絕對忠誠,使他拒絕將個人署名與集體智慧簡單等同。如《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材料書,他雖親自撰寫按語,但仍強調"是群眾實踐的總結"。
這種品德境界在《毛選》編纂中形成獨特現象,所有收入文章都是毛澤東本人親自寫作的,沒有秘書代筆之文。對于領導干部的寫作能力,他在1964年說:"領導干部不寫文章,就像農民不種地",毛澤東就是這樣能文能武的領袖。他的那種將思想創造視為生命本質的態度,從根本上決定了選集的編纂原則,也為全黨樹立了"不代筆、不掛名"的政治典范。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的《大河向東:他們為什么追隨毛澤東》一書記述了此事。該書為該社的年度暢銷書,曾經名列政治軍事暢銷書熱賣榜第九名(如圖)。
友情提示:該書已經出現盜版,請到正規自營渠道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