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加大對華打壓力度,所有關鍵項目禁止中國人員參與。
美國開始瘋狂抹黑中國,以荒謬的理由對中國員工下手。
從媒體曝光到企業火速"切割",前后不到24小時。
老美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篇報道引發的連鎖反應
這一切都要從外媒的一篇報道說起,報道披露,微軟一直在中國雇傭工程師來維護美國國防部的計算機系統,而這些工程師的工作幾乎沒有受到美國人員的有效監督。
眾所周知,五角大樓是禁止外國人接觸敏感數據的,于是微軟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讓中國工程師遠程指導美國員工操作,而這些美國員工被稱為"數字護衛"。
聽起來很安全,但實際情況是,很多護衛根本看不懂這些技術操作,更別說判斷是否存在安全風險了。
媒體報道的文章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
微軟的"聰明"安排其
微軟這么做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為了省錢。美國本土的高級工程師不僅貴,而且數量有限。
中國工程師技術過硬,成本又低,通過"護衛模式"既能用上這些人才,表面上又符合國防部的規定。
這種“聰明”的做法也導致一些漏洞的存在,媒體報道指出,那些所謂的"數字陪同人員"技術水平往往不如他們監督的海外工程師,這種"外行監督內行"的模式本身就有問題。
赫格塞斯看到報道后,立馬下令進行審查,微軟也火速跟進,宣布終止相關合作。速度發生之快讓人意想不到。
特朗普2.0的新打法
跟之前政策相比,特朗普這次對華科技政策有個明顯變化,就是動手更快、更狠。不再是慢慢施壓,而是要求企業立即"一刀切"。
防長赫格塞思曾經是國防承包商,對軍工企業的套路了如指掌,知道哪里容易出問題。這種"內行人"的身份讓他在處理這類事件時更加果斷。
國會議員也在推波助瀾。參議員湯姆·科頓直接要求國防部公布所有雇傭中國技術人員的承包商名單,這等于是在逼企業表態。
影響正在擴散
微軟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事情發生后,美國農業部也以"食品供應鏈安全"為由,終止了70名外國合同人員的工作。有媒體猜測這種做法會向更多部門蔓延。
但這對在美工作的中國工程師來說,日子確實不好過了。項目準入受限,崗位可能調整,合規審查也會更嚴。
這些被微軟雇用的中國工程師本來就是因為技術好才被選中的,現在卻因為國籍被"開除"。這種做法說到底還是"因人廢技"。
業內人士預計,這種變化的影響會在未來一兩年內逐步顯現,包括團隊重組、合作中斷、研發效率波動等問題都會更加明顯。
美國這么做劃算嗎?
在全球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美國試圖通過排斥中國技術人員來維護自身優勢,但這種做法可能適得其反。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地緣政治對抗相互疊加的背景下,技術因素對國家間關系尤其是大國關系的塑造作用越發突出。
科技發展的全球性特征決定了任何國家都難以在完全封閉的環境中保持技術領先。
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生物技術等前沿領域,國際合作與人才流動是推動技術進步的重要動力。
美國的"技術民族主義"政策可能會削弱其在全球創新網絡中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這種做法會加劇中美科技"脫鉤"的進程,推動中國加快自主創新步伐。
當中國的技術能力不斷提升時,美國可能會發現自己正在失去全球科技生態系統中的關鍵節點。
從微軟事件可以看出,美國政府對華科技政策正在從"競爭"轉向"遏制",但這種短視的做法能否真正維護美國的長期戰略利益,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小編總結
微軟"開除"中國工程師這件事,讓人感受到了特朗普的對華的政策風格的轉變,變的更直接、更激進。
但真正的科技競爭應該是開放環境下的良性競爭,而不是靠排斥和封鎖。
中國會堅持開放合作的道路,在應對挑戰中實現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
信息來源:“觀察者網”——(美防長焦慮:中方人員不再參與任何項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