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意建筑”

你有沒有注意過橋底下那些尖的三角刺?長椅中間突然冒出來的金屬隔板?還有馬路中間硌腳的石墩子?
它們被稱為城市的“敵意建筑”。透過精心設計,無聲地傳遞著一個信息:這里不歡迎你停留!而這類設計的首要目標,往往指向了城市中最脆弱的群體——無家可歸者。
就說地鐵通風口吧,以前冬天流浪漢沒地兒去,就湊那兒取個暖,好歹算個生命通道。可紐約這些地方倒好,直接給通風口做成凸起的鐵棱,冬天想靠那兒暖和?扎得你坐不住!
倫敦還有更絕的,某居民區角落為了趕跑流浪漢,地面密密麻麻釘了一排金屬釘子,踩上去能扎穿鞋底,誰還敢在那兒多待?
巴黎有個短片叫《The Fakirs’Rest》,專門拍了街頭的這些設計:銀行、商場門口全是防躺的裝置,什么金屬條啊、凸起塊啊,美其名曰“維護秩序和美觀”,實際上就是讓流浪的人沒地兒躺。
紐約有個攝影師John Michael Kilbane,花了整整一個月,專門拍城市里這些被忽略的「敵意設計」。
雖然有人說敵意建筑能提升公共安全,比如倫敦卡姆登區那種《搓衣板長椅》,確實能少點醉漢鬧事。
但問題在于,當我們以為都市設計只是關于美學、功能與秩序。可這些設計卻悄悄的把一部分人排除在外了。
說真的,這事兒挺矛盾的。你說要維護公共秩序吧,能理解;可當公共設施變成體面人的專屬,那些沒地方住的人連在公共空間喘口氣的資格都沒了,這事兒是不是有點過了?
最后想問:你們覺得這些敵意設計,到底是該支持還是該反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